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徐兆寿新书《西行悟道》品读会在北京单向空间举行

近日,著名作家、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的新书《西行悟道》在北京单向空间举行分享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作家阿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李蔚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研究员易华,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等院校的师生一百多人参加了分享会。

杨庆祥认为,有关西部的书写中,张承志、昌耀等都是在其他地方生长或工作,后来去西部的,所以西部是他们“发现”或书写的一种内容和精神,可以称他们为西部的养子,而徐兆寿、叶舟等是真正的嫡子,是生于斯、长于斯、写于斯的作家。徐兆寿写了一种文化的西部,并认为那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故而可将他的“西部三部曲”称之为新西部写作。

阿乙认为,现代技术统治了人类,徐兆寿的《西行悟道》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向着古代行走的路径,可以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的天人合一,它能使我们重新理解人和世界。

“西部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大空间。试想想,如果没有了张承志、周涛、昌耀、马丽华、杨显惠、刘亮程,乃至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阿来等,中国文学会是什么图景?”李蔚超说,现在徐兆寿又以持续不断的书写,尤其是“问道三部曲”从文化空间上对西部文学进行了一次提升,书中对中国文化的诸多猜想是值得学界关注的。

“西部是今天中国‘文化考古’的重要场域,中国与中亚、西亚之间的古代交流至少可以从十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徐兆寿的文学书写已经涉及到好几个方面,且把历史、考古、民俗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值得特别关注的。”易华说。

分享会上,在场的博士、硕士和大学生分别朗诵了《西行悟道》中的片段,谈了自己阅读此书的感受。单读、当当网、作家出版社等进行了网络直播。

徐兆寿对嘉宾和读者朋友表示了感谢。他说,自己四十岁之前几乎是一个西方文化的信徒,那时写的论文不怎么引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例句,但在近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中,在不断向西行走的过程中,同时也是长达十多年教授《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体认越来越强烈,对西部文化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自然也内在地升起一种文化自信。他表示,这些收获将在明年出版的四本书中一一讲述。来源:人民日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