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拓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充分调动全省文旅行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印发了《甘肃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指导意见》,明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通过发挥旅游景区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有序开展各项创建工作,助推民族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意见指出,2022年率先在全省20个5A级、4A级旅游景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试点工作。力争到2025年,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达到5个以上,“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达到20个以上,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示范创建格局,实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工作全覆盖、常态化,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点、文旅特色、易于推广的“甘肃品牌”,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和文化旅游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明确创建思路,打造民族品牌形象。依托全省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牢固树立以景区为平台、以游客为主体、以群众为基础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工作思路,按照“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激发旅游景区发展活力和消费潜力,助推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建设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嘉峪关关城、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永靖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甘南冶力关、庆阳红色南梁、白银会宁会师旧址、天祝冰沟河等一大批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景区,培育壮大具有甘肃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走好旅游景区引领各族群众团结进步、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
突出创新创意,彰显民族地域特色。围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以文化为魂,以创新创意为驱动,充分发挥旅游景区观赏性强、参与度高、民族特色明显的特点,将更多的文创产品、节目演艺、特色美食、民族工艺品等元素融入景区景点。依托景区品牌优势,延伸旅游产业链,引导景区周边各族群众围绕旅游找出路,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特色村镇与发展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创建工作与景区建设、旅游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丰富宣传载体,开展民族特色活动。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作用,将中华文化元素和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利用传统节日、民族节日等重大节日,组织景区周边群众开展节庆展演、民族歌舞、非遗传承项目展示等形式多样,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形成全民动员、全社会知晓、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使旅游景区成为宣传民族团结理念、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洗礼的有效载体,使创建工作成为提升旅游景区美誉度、打造品牌影响力、弘扬团结主旋律的有力推手,努力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与景区发展双提升,推动全省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