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巾帼展风采 奋进新征程 | 脱亚莉:用行动践行无悔诺言 用大爱诠释医者仁心

  脱亚莉从事护理工作26年,积累了扎实的临床护理经验,她用心呵护每一位患者,忠实地践行着护士的初心和使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她深爱的护理事业。在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援鄂抗疫中,她以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展现了新时代护士的形象。

敢于冲锋陷阵的巾帼英雄


  2002年,非典来袭,脱亚莉是院里第一个请战的护士。当时,亲友们都害怕她会被感染,劝她中途请假退出她都不肯。她告诉亲友“我是护士,我不做逃兵!”

  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时候庆阳震感强烈,脱亚莉当时在新生儿科工作,地震发生时,有一些患者的陪护家属扔下自己的家人先逃了出来。脱亚莉不顾个人安危,把病人一个一个安全转运出来,又跑回去清理病房,她清理监护室的时候,发现一个患儿被父母遗留在病房内,她赶紧裹好患儿,抱着患儿和氧气袋冲出了大楼。地震停止后,她又把病人一个一个安顿好,这时已经下班好久了。她这才想起自己7岁的孩子,她赶紧给家人打电话却打不通,跑回家看见孩子一个人蜷缩在餐桌下哭。

  2020年正月,脱亚莉几乎在重症监护室度过的。1月26日,也就是大年初二上午,她刚刚参与完抢救手术,就得到院里征召援鄂医护人员的消息。她第一个主动报名参战。  第二天接到院里的电话,马上出发武汉!她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只回家拿了几件换洗衣服,就忍痛瞒着患有心脏病还在病床上的父亲和刚做完眼睛手术的母亲逆行武汉。作为庆阳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她本着不负“队长名誉”,带着“给庆阳医疗战线争光”的斗志带队远赴疫区。

  抵达武汉后,脱亚莉为了让队友迅速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和极具挑战的业务岗位,她主动要求当天参战,组织7名队员见缝插针地熟悉工作岗位和业务流程,确保让所有队友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刚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工作没几天,她们得到第二病区急需20名护士的通知,这个病区被感染的医护人员最多,队友们一时拿不定主意,脱亚莉给护士长说:“我报名!”在她的带动下,有20名护士陆续报名。2月7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区紧急抽调30名医务人员支援。重症区情况更加复杂,风险更大、感染的几率更高。这一次她还是第一个报了名,再次主动请缨去救治危重症患者。她说:“我长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相对经验丰富,我不报名谁报名去呢?”

把病人当“亲人”的爱心传播者

  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那天,脱亚莉负责的病区病人数量从9名一下陡增到30多名。楼道里咳嗽声此起彼伏,病人情绪极不稳定,有些甚至拒绝配合治疗。脱亚莉的心情极为难受,隔着厚厚的防护服,说话、操作都不方便,加之语言不通,大家都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她灵机一动撕下日记本,写下32张卡片:“病友们:您好!您一定要坚持,一定要配合,您一定行,我们会尽力救治您的。落款为甘肃援鄂医疗队”。当她把卡片送给病区的每一个病人并握住病人的手鼓励他们时,许多病人哭了,一些患者唤着她防护服上的名字,竖起大拇指说:“你们来救我们,你们真了不起,谢谢你们!”一张小小的卡片,在疫情弥漫的病区里消减了患者的恐惧、抗拒和悲观。

  重症病区情况更加复杂,风险更大、感染的几率更高。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带呼吸机、带各种引流管导致他们大多生活不能自理,帮助他们吃饭穿衣、擦身翻身、端屎接尿的工作脱亚莉毫不推诿。35床患者刘大爷是危重症病人,气管插管,带有创呼吸机,病人全身水肿,十分烦躁,为了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给病人造成的伤害,医院为刘大爷使用了约束带,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闲下来的时候,她就把约束带去掉,为他按摩。为了防止病人压疮发生,每2小时要为病人翻身一次,她每次都是提前给病人翻身,每次她都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是她从没有偷过一次懒。

  脱亚莉时刻为患者着想,她细心观察和了解每一位患者饮食、睡眠、精神、心理等情况,以便及时进行个性化护理。她说:“我们不仅要让患者远离病毒感染,更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真情。”每天病人吃过早餐,她都给病人清洁卫生,经过每位患者她都会询问病人的需求,她一有时间就去病房和他们谈心,为他们做心理疏导。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救治期间,她把自己仅有的生活用品和小食品全部送给了病区的病人。在她的真情打动下,病人有事都愿意和她说,她也帮患者解决了很多问题,渐渐地她成了病人的知己、贴心人。

护理团队的“暖心大姐”

  援鄂期间,她经常不顾疲劳,利用工作之余吃饭和晚上休息时间组织队友学习、交流救治护理和疫情防控业务,逐个细节、逐个流程去探讨。她认为越是在特殊的时期,越是练兵的好时机。她每天还把当日工作中的经验和细节,整理出来与队友分享交流。忙完这些工作,每日休息的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她还严格要求队员们时刻维护“医务工作者”形象。她认真和严格的工作作风,换来的是全队业务上患者“零投诉”,同时又确保了队员的“零感染”,圆满完成了援鄂任务。

  脱亚莉既是严酷的队长,又是队员暖心的大姐,一边严格做好救治、指令传达、防护培训、心理疏导、物资申领发放等工作,一边精心呵护每一个队员的身心健康。疫情的严峻,超出了大家的想象,防护用品的短缺、医务人员的感染、爆满的床位、每天上升的确诊人数,这些都也在冲击着医护人员的内心,许多战友偷偷写好了遗书。年轻护士和后面来武汉的医疗队员,难免会紧张和焦虑,脱亚莉主动当起她们的“知心大姐”,鼓励她们,增强他们的信心,指导她们科学防护。为了减少队友的感染风险,脱亚莉经常独自一人完成几个人的工作,只要呼叫铃一响,无论是谁分管的病人,她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处理。53个日日夜夜,她的心里的弦一直紧绷着,随时处于临战状态,病人的安危、队友的安全始终是她心中最重要的。53个日日夜夜,她的精神得到了淬火般地洗礼。她以奉献者的名义出现在疫区,但她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国家力量和家国情怀。援鄂期间,她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78人,其中重型患者132人、危重症患者24人,治愈出院135人,两次化解了重大感染事故,实现了全体队员零感染、零投诉,安全生产零事故。脱亚莉以过硬的重症护理专长和无私无畏的坚守,被武汉协和医院重症救治组赞誉为“坚守性、主动性和执行力的楷模”。

  脱亚莉在抗疫日记中写道:“重任在肩,使命在前,国家有难,柔弱的女人也可以成为钢铁战士。”在逆行抗疫的历练中,她以柔弱的双肩和坚强的意志,担起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拳拳大义,她以精湛的医术和女性特有的温情,诠释了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在疫战中,她向甘肃援鄂队员成立的临时党支部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凭借踏实认真、吃苦耐劳的工作实绩,她被党组织火速吸纳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援鄂胜利归来,脱亚莉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还斩获了“第48届南丁格尔奖”这一护理学最高的荣誉,面对如潮水般的赞誉,她说:“我已经把这份荣誉珍藏起来,它虽然宝贵,但它只属于我的过去,在我的未来,我依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依然是我的天职,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依然是我恪守的信条。”如今,她仍然坚守在重症一线,作为庆阳市人民医院第一核酸采样组组长为常态下的疫情防控默默奉献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