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兰州市儿童福利院,已不再如最初面对疫情时那般手足无措、应接不暇,而是已经练就了自己的一套应对真章,从容面对所有可能突发的情况,全院孤弃儿童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比往常更加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呵护,这里永远都是充满着欢声笑语的温馨之家。
2022年3月,兰州的春天还未苏醒,疫情却又悄然而至,兰州市儿童福利院用三“重”防护守护了全院儿童职工的健康,用实际行动唤醒了福利院温暖的初春。
一重“加速度”
突发的疫情并没有让兰州市儿童福利院措手不及,而是第一时间启动了自己的抗疫“时钟”,做好了第一重的防护。
立即实行全封闭管理。首先启动应急防控机制,全院进入全封闭管理,全体职工分三班轮换值守上班,院内康复训练工作和特殊教育工作在全封闭期间正常进行,确保疫情不影响到任何儿童。同时,针对在外就学儿童自本土发生疫情后不再外出上学,小学高年级阶段和初中生按照学校安排由辅导老师组织开展网络课堂,实行闭环管理。
定期实行核酸检测采样。加密一周一检,实行48小时一次的儿童及院内封闭职工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职工设固定采样区,儿童采样则派专人至儿童生活区采集。核酸检测试剂派专人至市疾控中心统一领取,采样结束后派专人送回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院外职工根据所在社区要求做好核酸检测工作。
二重“强管理”
疫情防控的首要着眼点是“人”和“物”,兰州市儿童福利院封闭后的主抓工作也是这两项。
管好人:一是针对院内封闭人员采取“三统一”措施,加强人员管理,实现上班人员、上班时间和上班岗位的统一,提升院内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保障院内儿童职工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确保院内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二是要求在外待岗人员应做到每日早晚各测1次体温,自查健康码,并向单位报备。准备进院轮班人员提前7天进院进行封闭观察,3天之内做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后方可进入工作区域轮值上班。三是暂停所有来访、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爱心慰问等活动。
管好物:一是封闭期间对进入单位的各类物品严格落实“凡进必检、全面消杀”措施。所有进院物品统一放置在指定区域,进行消杀后由专人负责转运院区。二是儿童及职工生活物资由供给部统一采购管理,发放使用。供给部应储备不少于三个月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若发现有变质物资,及时进行更换补充,确保院内生活用品和食品的供应和安全。三是捐赠物资一律在院外进行交接,进行消杀后方可入院。快递、外卖等个人物品严禁入院。四是禁止所有院外人员和车辆进入院区,医疗废弃物回收车、环卫垃圾车、120急救车须在门卫处消毒后进入院区作业。
三重“舒童心”
兰州市儿童福利院一直秉承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全院所有工作都围绕院内的儿童进行,疫情期间更是将孩子们的一切作为工作重点,确保孩子们健康快乐。
保健康:一是严格防护流程,确保儿童职工安全。严格落实好儿童生活区消毒流程和员工防护流程。职工在进入隔离观察室开展工作的,必须消毒、带护士帽、穿隔离防护服。医护人员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换下的口罩、隔离服等医疗用品,集中用消毒液消毒后作为医疗废弃物处理。二是规范消杀流程,保障区域安全。着重保持婴幼儿养育房间及青少年生活房间室内空气清新,职工保证每日至少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期间做好儿童保暖,避免儿童感冒。每周对办公区域、公共活动区域等全面消杀1次,对厕所消杀2次,每天对垃圾桶消杀1次,对高频接触的公共卫生间、电梯按钮等实行每日2次擦拭消毒。
增快乐:开展心理疏导,注重心理健康。重视加强儿童心理调节,通过收看电视、播放音乐等方式纾解焦虑恐惧情绪,保持正常作息、规律生活。心理咨询师每日主动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时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及帮助,让院内儿童在封闭的环境中舒心、自在的生活、成长。
千言万语不抵孩子们脸上干净快乐的笑容,日日夜夜终得“有你真好”的回馈。兰州市儿童福利院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心,在又一轮的疫情面前为院内儿童给出了抗疫“最优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