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甘肃省政府参事室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课题组一行,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座谈调研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情况。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兴来主持座谈会并作了专题汇报,省政府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魏琳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基本背景、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甘肃省政府参事王建新,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晓、曾月梅,甘肃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宋冰,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文化馆相关负责人,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参加座谈。
吕兴来在座谈会上指出,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聚焦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全省有30个图书馆、17个文化馆得到了新建或改扩建,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建筑面积达到428平方米。2021年公共文化场馆服务群众总计3124万人次,人均年接受公共文化服务达到1.33次,国家对甘肃省近三年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测评的群众满意度平均值达到75.53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他强调,要坚持以城乡一体建设带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深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统筹调配优质文化产品向基层延伸。要坚持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等化发展,推动经费项目向基层乡村、边远山村(牧区)倾斜,保证公共文化资源城乡均衡配置。要完善“陇上飞阅”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以城乡互联共享的数字文化服务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要坚持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均等化发展,重点加强县、乡两级文化人才建设,保证基层文化队伍稳定、结构合理,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魏琳指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课题研究是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安排,纳入省政府参事室重点课题的调研项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切。她强调,要通过调研,着眼解决人、财、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破解制约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切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居民共享、精神财富城乡居民共有,更好满足全省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