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2022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系列展示活动的首场——“端午·求索”在当地黄河游船上举行。
当日,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兰州好人、新时代好少年、优秀志愿者代表共聚,当游船在黄河上缓缓驶过,悠扬的歌声在风中萦绕,晚霞沐照下的兰州标志性景点一一映过人们的眼帘,在驶过风雨百年的中山桥时,游船上的人们和桥上的市民一起互动,共祝“端午安康”。
夜幕降临,于黄河上听一声《屈原颂》感受楚国大家的傲人风骨;诵一首《橘颂》《泊罗江底的那块石头》意会诗人屈原的高尚情操;奏一曲《龙船》演绎百舸争流的时代精神。更有甘肃青年民乐队用现代方式创新西部民乐,营造“超绝”的西北端午气氛。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民俗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甘肃省各地的端午民俗多彩多样,这也是非遗的魅力所在。”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说,活动选择在黄河之上举办端午活动,这是最具兰州特色的端午文化符号。大河浩荡,徜徉其中,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更具诗意和兰州味道。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播形式,让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项目,自觉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自信和文明自觉。来源:中新网甘肃频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