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甘肃省2022年河湖长制工作会议暨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兰州召开,省委书记尹弘、省政府省长任振鹤及有关省级领导出席大会。大会对95个“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109名“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个人”、30名“全省优秀河湖长”和50名“全省优秀河湖卫士”进行了表彰。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规划与乡村旅游处荣获“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卫中,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规划与乡村旅游处负责人参加了表彰大会。
陇南市宕昌县官鹅沟旅游景区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战略举措。五年来,按照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的工作部署,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规划与乡村旅游处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甘肃省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和《甘肃省实施湖长制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严守生态底线,指导全省各级文旅部门扎实开展河长制、湖长制相关工作,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利用和文旅产业健康发展,以水资源塑造文旅品质、以文旅彰显水资源生态价值,实现了水资源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酒泉市玉门市玉泽湖生态旅游景区
在全省文化旅游规划制订和评审过程中,坚持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督促各地统筹考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前,对所处区域的水资源进行充分评估论证,最大限度减少旅游开发或旅游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坚决杜绝旅游开发对水资源造成破坏。特别是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河长制+旅游”模式,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水资源承载力,深度挖掘水流域的文化旅游资源,引导各地围绕水资源做好水文章,对水资源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努力将河、湖、渠等水系治理与全面优化、美化水域、流域生态环境相结合,与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相结合,与脱贫攻坚、文旅振兴乡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水系治理与生态发展、文旅强省建设的有机融合之路,打造了一批水域景观类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构建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水域景观类A级旅游景区40个,占景区总数的10.8%;建成张掖芦水湾、临夏黄河三峡、定西渭河源、武威冰沟河等河湖类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占旅游度假区总数的50%。
临夏州康乐县胭脂湖旅游景区
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规划开发和日常管理中,引导鼓励采取节水、环保、清洁的设施设备,坚决防治运营中的有害气体、漏油漏气车辆、船舶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督促景区、度假区及周边餐饮住宿等场所为游客提供可降解环保型材料,加强游客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引导游客自觉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形成绿色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防止旅游活动对水资源造成塑料、废弃物等污染问题。结合每年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年度复核检查和创建评定工作,指导督促各景区、度假区严格执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和《旅游度假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中的污水排放GB8978标准相关规定,对景区、度假区排污设施不完备、污水排放不达标的一律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不得通过年度复核或评定。
在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中,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规划与乡村旅游处超前谋划、分工协作、团结有力,认真倾听基层文旅部门意见建议,全力解决文化旅游领域河长制湖长制推进中的实际问题,为实现全省水资源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