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荣光·向上的力量丨兰州百名优秀退役军人风采展(十四)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在学习贯彻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浓厚氛围中,随着建党101周年、建军9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百名优秀退役军人风采展宣传活动。

  老兵从未走远!军旗永驻心中。他们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他们先发力、带好头,助力重振兰州辉煌;他们勇立潮头担使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立新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退役军人

14、师晨辉

  师晨辉,男,汉族,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1970年7月出生,1987年10月入伍,1992年2月退役。现任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调研员(行政副县级)。

  建设边疆不忘初心

  一朝戎装,一生光荣。受父辈们的熏陶,师晨辉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锻炼成长,磨练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多次出色完成各项军事训练任务。为充实新疆南疆基层干部,上级决定,从驻疆部队选拔一批优秀班长和优秀党员,1992年经过严格选拔和考试转入地方工作。

  “脱下军装,投身经济建设,保持军人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是我的另一个战场!”师晨辉实现了从部队到地方,从外行到专家的“华丽转身”。从此,作为一名从甘肃籍入伍的退役军人在建设边疆、奉献边疆的路上一干就是25年。

  在新疆工作期间,他把在家乡农村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与部队历练的意志和品质相结合,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先后担任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党委秘书、组织干事,伽师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科技局局长、喀什行署办公室秘书科科长,中石化新疆喀什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喀什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并兼任喀什综保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等职务。虽然岗位一直在变,但他为边疆人民服务的初心却从未改变,始终把岗位当战位、把工作当使命。在工作中,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为大家”,特别在1996年至1998年伽师县连续发生10次6级震群期间,他经常深入灾区一线统计灾情,搜集第一手材料,加班加点,为灾区的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做了一份贡献,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他也多次被评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先进个人。地震发生时,他结婚才一年,爱人在100公里外的英吉沙县工作,怀有身孕,直到儿子出生的那天他才到医院陪护。儿子出生后,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把母亲从远在千里的甘肃老家接到新疆照顾孩子。在任伽师县科技局局长期间,牵头申报并获得国家有关部委批准的“中国伽师瓜之乡、中国酸梅之乡、中国杏子之乡”,为当地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喀什经济开发区获批后,组织考虑到他在党政军企等多岗位锻炼过,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把他调任到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他为综保区的建设、申报、验收、运营等工作不遗余力,尽心竭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一技之长,在他的推动下,注册登记成立了非营性群众性团体《喀什噶尔艺术团》。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节目,为当地各族群众义务演出达100多场次,多次到驻地部队慰问演出,出色完成了各项重大演出任务。甘肃籍入伍的退役军人小号手张胜利感慨的说,“感谢师班长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技能的舞台,不然我在部队学的一技之长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在新疆工作期间他多次被地、县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等。

  积极投身家乡发展

  2016年,刚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挂职回到原岗位工作的他,得知家乡获批了综合保税区,但因没有懂业务人员而面向全国公开选调干部的消息后,他和爱人商量,决定投身家乡建设。由于当时女儿才一岁,岳母还在住院需要人来照顾,他克服家庭困难,依依不舍告别了爱人和女儿,离开了工作、生活近30年的新疆投身到兰州新区的发展。

  在兰州新区,他主要分管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各项业务发展,外贸、外资、外经和口岸经济与平台经济融合发展,对外开放和推动自贸试验区创新政策复制推广与自主创新等工作。“退役了,但是军人的血脉依然影响着我的一生”,而身为一名党员,他时刻用军人的作风和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将向往和历练、见识与经验,化为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家乡的土地,认真当好谋划和推进工作的先锋兵,为兰州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而热情耕耘着。

  师晨辉经常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在疫情期间,他积极协调解决外贸企业存在的物流不畅通、产品出不去、原料进不来、员工到不了岗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外贸企业和保供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甘肃普安康药业公司货值185万元的产品从新区运往青岛港,出口印度。在得知兰州箱天下供应链有限公司积压了2个月的两列货物因疫情影响无法放行时,他接连几日与阿拉山口岸联系,并给阿拉山口岸发函,使得两列进口货物能够放行,减少了企业损失。

  针对综合保税区内市场主体少、产业单一、业态不丰富、贸易额低的实际,他提出开展“招商攻坚、实体立区、物流兴区、贸易强区”四大行动,多次带队赴外加大招商力度,加大与发达省市综合保税区的互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广泛宣传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为解决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粮食加工企业原料进口问题,他到新疆主动对接,在两地海关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通过创新“区区结转”通关模式,成功打通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粮食贸易大通道;为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他带领金城海关、区内企业积极对接广西钦州港自贸区管委会、海关及相关企业,加强沟通,深化合作,成功实现“区区流转”通关模式,填补了甘肃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口粮食的空白。在他和团队的共同推动下,通过复制推广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方式,走出了一条在全国独具特色的进口粮食保税加工“全流程品质检测”创新监管模式,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有效解决了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粮食加工企业原料进口不畅的问题。

  为了协调解决企业在退税、外汇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师晨辉每年都会不定时的邀请海关、税务、外汇、银行等部门专家,给企业员工解读通关、退税、收付汇、融资等政策,帮助企业及时知晓国家政策法规,确保外贸企业高质高效运行。他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亲自讲解综保区的功能和政策优势,帮助团队中的每个人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全面提升外贸工作专业能力。

  时光不负有心人。通过近几年发展,兰州新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进出口贸易额逐年翻番,跨境物流快速发展,口岸经济发展壮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更为紧密。通过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兰州新区进出口贸易额已从2015年有外贸统计数据时的3984万元人民币增加到2021年的82.4亿元。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从运营初期单一的电子产品加工发展成为电子产品、粮油加工、木材加工、跨境电商、肉类加工、仓储分拨等业态多元化发展格局,委托加工、分类监管、进口整车存储、监测认证等新业态新模式广泛运用,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复制推广和创新制度20多条,极大提升了通关便利化水平,受到了区内企业的好评。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在全国绩效评估中排名逐年提升进位,已成为全省外贸进出口额的主要贡献者。仅2021年,他所分管的领域实现了多项第一,中川机场首次获批“兰州-拉合尔”、“兰州-加德满都”第五航权的货运航线,甘肃首次“进口汽车保税存储”业务落地综保区,首次实现巴基斯坦芒果输华包机业务抵达兰州,综保区首个乌兹别克斯坦海外仓建成运营等。由于师晨辉同志在甘肃省对外开放领域贡献突出,被甘肃省商务厅聘请为全省自贸发展研究专家库成员。

  为全力推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业务发展,从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的建设、验收到首单成功测试,从“综保区直通车”和“跨境嗨购”的命名到常态化运营,他都推动并组织实施,为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下了基础。为解决跨境电商人才紧缺问题,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与甘肃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人才培养和人才实训合作协议,并与院校老师共同撰写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333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在甘肃省教育厅和人社厅组织的2021年甘肃职业教学成果评选中荣获高职组二等奖。

  师晨辉常说军旅生涯是刻在他生命中的印记,也让他始终保留着一个军人雷厉风行、勇敢顽强的本色。他发挥退役军人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优势,正在推动以退役军人党员为主的非公党支部建设,让非公党支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从新疆到甘肃、从边疆到内地,他克服长期两地分居的困难,爱人在新疆工作,孩子尚小,他从未向组织申请过探亲,总是利用国庆、春节长假到新疆探亲,父亲帕金森综合症、母亲腰肌劳损和冠状疱疹,岳母岳父长年慢性病阶段性住院治疗,都需要妻子照顾,但这些从未影响他的工作,他感觉欠妻子太多太多。他在每个岗位上始终保持退伍不退色的军人品格,任劳任怨,勤政廉洁。2018年3月被兰州新区党工委、管理委员会评为先进个人。

   在扶贫的道路上,为了让扶贫更精准,他详细了解帮扶户致贫的原因,当得知帮扶户喜欢养鸡,想发展养殖业时,他为扶贫帮扶户购买了50只鸡苗。为丰富扶贫联系村的业余文化生活,他自费5000元为建新村和火家湾村各购买了一个龙灯,并帮扶火家湾村劳务公司发展集体经济当年增收5万元,解决村民就业13人。

  不同的战场,一样的冲锋。师晨辉同志工作三十多年来,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为民服务的作风带到那里,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闻之震耳的事迹,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绽放出一名退役军人的荣耀与风采,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责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