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撰写是文化和旅游部实施“戏曲振兴工程”,促进传统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中国戏曲剧种全集》中“民勤曲子戏”专著撰写和课题研究的需要,7月4日至7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一行第三次深入民勤县,开展对民勤曲子戏的田野调查工作。
民勤曲子戏是甘肃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质而备受关注。作为甘肃民间小戏的典型代表,承载着民勤人民太多的历史记忆和表演艺术智慧,已然成为民勤重要的文化编码。其艺术特色鲜明,剧目、曲调丰富,唱腔优美动听,表演时女角摇摇摆摆、男角蹦蹦跳跳,诙谐幽默,兼具南北风韵,是甘肃不同于其他“曲子戏”的独特剧种,2020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专著“民勤曲子戏”是甘肃省所承担编写的9个剧种专著之一。本次调研是在完成初稿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查漏补缺式深入调研和考证,同时也针对其他课题研究需要,作了相关的资料录制和搜集工作。在民勤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先后赴城区民勤曲子戏传习所、东湖镇雨圣村曲子戏班社、省级非遗传承人彭保瑞和魏春梅家中进行深入调研,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通过与民间艺人、专家、当地文化工作者之间的充分交流,对民勤曲子戏的历史文化背景、历史发展及现状、艺术创作、演出剧目、表演特色、人才队伍现状、发展瓶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获得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对两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性剧目表演特色进行解析式现场录制,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民勤曲子戏的进一步传承和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影像资料;三是调研期间,调研组与民间艺人、专家学者以及当地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畅心交谈,共商民勤曲子戏的传承与创新之路,共解面对困难的破解之道,不仅进一步加固了艺术理论工作者与当地民间艺人和文化工作者之间的感情沟通的桥梁,同时,也进一步激励了传承人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良好互动。
此次调研得到了民勤县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