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坚守阵地 同心抗疫|兰州市社会福利院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

  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兰州市社会福利院积极落实省、市及相关部门疫情防控指导要求,扎实开展院内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切实维护了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完善细化“两个方案”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及《新冠肺炎疫情地区及发生感染养老机构防控指南》(第五版)防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以往疫情防控工作经验,逐条对照修订完善社会福利院《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疫情防控方案》,进一步把握防控要点,细化优化防控措施。对第五版的核酸检测、入院“五必须”制度、物资物品出入管理、环境消杀等内容进行细化调整。同时,根据7月21日“全省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调度视频会”会议精神,为应对院内可能出现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极端情况,及时研究制定了《发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严防死守“三个关口”

  一是严把人员入口关。认真摸排第一批封闭管理人员,对有已知与感染者有轨迹交叉、本人居住小区(社区)出现感染和疑似病例被封闭、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的工作人员进行更换。并对确定的人员实行就地封闭,统一发放封院所需的各类物资,进行连续七日的体温监测、核酸检测跟踪,对有异常的工作人员转移至隔离区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封闭管理入口关不掉链。为避免送检过程中出现感染,及时制定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样本送检防护操作流程》,对送样人员及驾驶员防护、送检车辆、废弃防护用品处理、消毒消杀、核酸检测结果回传等都做了详尽的要求。针对换班人员,分析制定了《封闭管理人员换班操作流程》,对轮班人员提出了“六项要求”(即:7日内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接触疫区人员;与已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人员;体表温度(腋温、耳廓、额等体表温度)≥37.0℃;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其他疑似症状)。在此基础上,还需经过7日居家健康监测,提供“三天两检”(两次核酸检测间隔超过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记录,由院内保障专用车辆闭环接入院。入院后换班人员需在院内隔离点进行隔离,同时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后,方可交接上岗,上岗后仍需进行连续七日的体温检测、核酸检测跟踪。

  二是严把物资入口关。仅允许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保障服务对象和在院工作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资入院,暂停接收一切快递、外卖、老人亲属递送物品。制定了《生活物资入院消杀操作流程》,明确固定配送单位、确保配送人员安全、做好配送全过程消杀,确保物资配送安全。

  三是严把垃圾、泔水清运关。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垃圾清运作业、泔水清运作业操作流程》。所有人员均按二级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双方无接触式进行垃圾、泔水清运作业。实行分类处理,设置专用通道,对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厨余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设置垃圾清运专用通道,联系机构所在街道社区进行定期清运。进行全面消杀,垃圾清运、泔水清运车辆驶离后,派专人对垃圾清运轨迹、垃圾清运车轨迹涉及区域、泔水清运车辆轨迹、泔水存放点周边及泔水车辆所经路线3-5米进行全面消毒,做好记录。

  三、常态开展“四项工作”

  一是做好核酸检测及健康监测。对院内所有人员完成持续一周的全员核酸检测排查;后续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样比例或按照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直至转入常态化防控。组织医护人员对服务对象及院内工作人员早晚进行体温监测并记录健康情况,密切关注患有慢性病老年人身体健康,做好血压、血糖等指标监测,规律用药。

  二是做好全面卫生消杀。工作人员每日提醒或协助服务对象做好洗漱、沐浴等个人卫生清洁,提供洗手液、香皂,引导服务对象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定期用含氯消毒水为服务对象住所、厕所、休息聊天场所、活动器械等进行擦拭消毒。对室内公共区域每日消毒三次,各会议室、值班室每日消毒一次,对座机电话、门把手、办公用品等多人多频次使用的物品,每日用75%酒精擦拭2次以上。室外公共区域每日集中喷洒消杀一次。

  三是做好重点场所及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工作。认真落实全院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食堂内重点防火区域、库房、职工宿舍等重点场所、水箱、电箱、燃气灶等重点设施设备开展安全专项大检查工作,对院内重点部室、重点岗位定期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建立安全隐患整改台账。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加工操作、清洗消毒等规定,全面落实48小时食品留样安全制度。开展食品安全自查,确保食品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做好防范自然灾害的准备,加强日常巡查和对天气及异常情况的监测,时刻做好应对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准备。

  四是做好宣传、心理疏导工作。充分利用院内电子屏,院新媒体平台,加强对服务对象及工作人员的防控政策宣传引导。积极组织开展线上防疫知识宣传活动和知识培训指导,引导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科学理性的认识疫情,以科学防护增强防疫抗疫能力。时刻关注服务对象及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根据天气状况,安排适当人数的服务对象在室外健身区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在院内开展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跑步等体育锻炼,提高其身体免疫力。安排院心理咨询师为老人、工作人员中及其家属提供新型冠状病毒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