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文旅战线党员干部抗疫风采(二)

  编者按:疫情无情,人间有爱。2022年7月初,新一轮疫情再次突袭省城兰州,防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关于选派干部深入社区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要求,迅速选派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直系统15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厅直各单位党员干部也纷纷闻令而动,主动请缨,在就近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连日来,他们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连续作战、扎实工作,为打赢兰州疫情防控歼灭战贡献了文旅力量。现将他们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工作日记予以刊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今天刊发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四级调研员戚炯德同志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日记。

  风雨无阻战疫情 微光如炬暖民心

  今天是长城山海苑小区划定为高风险区域的第7天,也是我志愿服务楼宇“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管控的第19天。今天,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长城山海苑的居民来说,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因为大家都在默默等待小区降为中风险区域通告的发布。直到23时20分左右,兰州市第五十六号通告正式发布,明确长城山海苑等20个区域由高风险降级为中风险,消息一出,社区干部和小区群众等无不欢欣鼓舞,激动万分。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在经历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19天之后,总算在风险降级中看到了战疫胜利的希望。回顾19天的火线奋战,头脑里如同播放电影胶片一般,那些危险而激情、苦累又温情的画面一闪而过,一股复杂且难以名状的感觉涌上心头。特别是先后17次进入管控区入户采集核酸样本的经历尤为深刻,两层防护手套,防护服的接口处还需要用胶带封住,在三十多度的高温天气中更加密不透风,逐渐沉重的步履、水汽打湿的面屏、模糊的视线和艰难的呼吸至今难忘,而且除了采集核酸外,还要承担掌握熟悉户情、化解矛盾、心理安抚和发放各类物资等任务。在每天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脱下防护服的一刻,汗流浃背、双手泛白,这些曾经在媒体中才能看得到,让人瞬间破防的场景就真实地发生在自己和战友身上,或许是因为心中的情怀和肩上的责任,让人知难不畏难,吃苦不叫苦,受累不觉累,原本以为的困难和挑战也能够风轻云淡地面对,更让人深刻懂得,做难事者必有所得。

  孔繁森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此时此刻,很感谢省文化和旅游厅给我宝贵的驻村工作机会,让我在基层一线磨砺,一年来的驻村工作经历,积累了群众工作的经验,熟悉了群众工作的方法,可以让我在这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用更加灵活、更加细致、更加有效的方式,真情实感地服务群众,真心实意地化解矛盾,真抓实干地做好保障,比如用“前置预判”的方法引导响应群众需求,用“一把火烧两面”的方式处理化解矛盾,用“枫桥经验”的思维盘活资源,力保问题不出楼等等。群众的认可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一位笔名为“野岛”的居民,在深夜即兴为医护和志愿者创作了一首诗歌《华灯初上》,写道“白色防护服以及每个志愿者的奔波,那是战疫的勇士和病毒在搏杀”。一位居民在得知我是退役军人后,私信对我说:“我的父亲也是一位革命老兵,虽然离开我们六年多了,他的优良作风一直影响着我,在您的身上我又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谢谢您了。”此时我已经潸然泪下,什么都不用说了,多多保重。一位独居老人的子女因为我在封控期间照顾着老人,私信对我说:“感谢感谢,多亏您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我们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了。”一位居民在业主群中说道:“枫桥经验进楼宇,志愿服务暖人心;退伍不褪色,封楼不封情”。在发放物资的那天夜晚,87名群众在业主群内接龙点赞刷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感动每天都在上演,还有封控区群众的一声声诚挚的道谢,一句句真情的问候,楼门卡点“莫名”多出的蔬菜、水果和饮料,都让我感觉所有承担的风险和苦累付出是值得的,都会为我继续满腔热情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注入底气和动力。

  微光点点,聚而成炬;累土不辍,丘山崇成。比起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我所做的微不足道。然而,疫情之下,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战斗员,甚至每一扇门窗背后都是特殊的战场。只有每一个人都努力了,才能真正织密疫情防控网。下一个战斗进程是由中风险降级为低风险,常言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慎终如始,更不能掉以轻心。惟愿早日疫散云开,陇原无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