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皈依——徐兆寿新作《西行悟道》之我见

作者:赵武明


  西部的寥廓,在高天厚土上照射历史的雄辉。明净的天际下,万物生长。大地生灵,荒凉中孕育着向上的力量。阳光普照,一切都是新的,都是很亲切的!

  一个国家只有历史文化还活着,这个国家才能活着。

  细水长流,澄澈无比。有一种力量,它传承着人类的智慧,并不断拓展出新的天地。人之所以为人,或许就是因为它了吧。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无数的学者以及大师秉承着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的信念为文化奉献终生,才有文化这条人类文明社会的根本传承命脉绵延至今。敦厚、朴实、灵动、细腻……兆寿兄的新作《西行悟道》就是这样的一种赓续,传递了两种概念: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皈依。

  最脆弱的奢想是秘而不宣,默然运行。虚空的回音,洋溢着生命的芬芳。生活是文化的沃土。文化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中,文化的力量在哪里?文化的力量在于深刻反映生活、揭示生活、美化生活、激励生活。心灵是文化的主脉。在激发和打开中镌刻人们心灵的脉络的文字,才能生动抒发人们的情感,描述人们的心境,展现人们的追求,振奋人们的精神。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从心灵深处塑造人,用性情来平衡人与物。

  兆寿兄的《西行悟道》,以哲学思辨深入探讨文化回归的表达或表现:关注人性,升华思想。在《西行悟道》这本书里我们看到兆寿作为一个学者对文化的深层解读和深邃的思考。他的思想触角透过历史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追寻文化的根源,其前瞻性的思考如同航标,在喧嚣浮躁年代宣告另个世界。审视内心的方向,而文化的烙印让我们的民族更具东方的儒雅、中庸和平和,这也体现悟道的“悟”性和“道”术。在汲取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西行悟道》娓娓道来,让我们对文化的膜拜在潜意识中慢慢回归自我。兆寿的这本力作试图进行跨文化交流或文化研究,衍生出自己的想法,折射出西部文化的延伸。但是,在史料取舍的基础上,在行走的孤独时,他绕不过去的门槛是寻找自己的脚印和内心的挣扎。在不断的研学过程中,相信他会在后续的研究中更加系统和深入提出其理论体系,让我们拭目以待。《西行悟道》严格意义上来说有点像文化散文或文化随笔,作为理论研究来说体系还不算完美,特别是有很多的概念界定的不是很严谨,还有些观点无法测度,更没有实证研究或者价值的支撑,这些在他将来的研究体系中相信会有所侧重或突破。作为对中国文化深入思考和观点思想交流的一种突围,这本书真是难得的一本文化思想集,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在历史上,无论是治世还是乱世,中华文化始终顽强地活着。如果缺少文化力量的强有力的衍生或传承,这是非常危险的。 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巨手,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转化为强大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历史、实践和民族之中,具有物质力量难以匹敌的精神力量。兆寿的写作中,一直在不断突破自我,从《荒原问道》《鸠摩罗什》《西行悟道》,他一直寻找一种新的观点。比如,阐述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有着鲜明导向。实际上,他在问道、悟道的过程中传递着一种精神的皈依,安妥灵魂。创造是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中孕育的,是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实现的。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是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没有蕴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精神,民族团结就缺少力量。因此,他的作品有民族文化、草原文化、丝路文化等交融。

  文化既是沧桑的历史,也是繁荣的现在,更是璀璨的未来。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的重量,一个国家的分量,一个社会的体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是现实的又是潜在的。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深沉的力量。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漫漫人类文明史,数个文明古国相继衰落,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自强不息,靠的是独具特色且不断创新的优秀传统文化。《西行悟道》诠释的是以地域为经,时间为纬,空间为中心的灵魂书写,也是对西方文化的另一种解读密码。

  光明就在不远处。兆寿兄的写作,与其说在思考,更应该说是在寻根。他是一个精神的远征者,他在不断追寻,用激情燃烧古老的文明,灰烬就是文化的根源。《寻找昆仑》《凉州之问》《为古中国辩护》《点燃中华文明的香火》等一系列文字摒弃世俗和固有一些文化,挖掘和思考前人不敢也不愿去触碰的文化。在感性和理性中书写,这是他对西部文学一片独有的情怀,而这也是中国社会所呼吁的传统信仰和精神维度。它保存了中国文化的元气。可以说,西部是今天中华文化最后的栖息地,原生态的文明还散发着它纯正的袅袅炊烟。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托命之地。丝绸般的文字,通道样的文化,兆寿走出了一条心灵探道。

  写作,是寂寞的生涯,保持严肃的写作、阅读和思考,就愈加孤独。从心开始,远距离凝望。我想文字是一个矢量,如果没有急于倾诉的对象,再大的数值也无法安放。每个人都应该坚持性格中引以为傲的那部分,兆寿文字的宿命是从落下笔的那一刻开始的,他要献给一片天地、一个群体、一个灵魂,甚至一种势。在文字的国度,无谓世间的热闹。期待着他用生活的笔调写出不一样的学术,更期待他能在反思和步伐的丈量中能写出一部有关昆仑文化的煌煌大作。

  赵武明:金城文化名家、文化学者、 作家、编剧、纪录片策划撰稿人,资深媒体人。甘肃省网络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空山寂语》《三生石上》《我的兰州》《灿若苍穹》《祁连山的呼吸》《有趣的灵魂终相逢》等,唯美散文作家代表,作品被选入各种文集,并被设计成中高考阅读解析试题。影视有《千年一信》《大河之上》《饮马祁连》《迷情花谷》《时间的重量》《闪亮的坐标》《阳光下的度衡》《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止戈为武》《祁连山》《生命的密码》《红星耀陇原》《吉祥甘南》等。正在创作《黄河东流》《守望长城》《苍茫河西》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