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甘味”旅游产品|古浪拉面

  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努力将“甘味”旅游产品打造成乡村振兴、富民兴陇的亮丽名片,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了“甘味”旅游产品征集活动。经过层层筛选和专家推荐,首批遴选了6个大类,共50种“甘味”旅游产品。此类产品都是由甘肃省优秀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创新研发、精心打造的一批绿色、优质、安全可追溯的“甘味”农特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蕴藏着巨大商机。这些名优产品,不仅为广大游客带来舌尖上的享受,更能让广大消费者畅享游在甘肃、吃在甘肃、乐在甘肃的乐趣。

  古浪拉面

古浪,系藏语古尔浪哇的简称,意为黄羊出没的地方。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为古丝绸之路要冲,境内区域类别多,自然条件差异大,地势南高北低,由高山、绿洲、沙漠组成,海拔1550米~3469米,平均气温5.6摄氏度,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2300毫米以上,日照时数2852.3小时,无霜期140天左右,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相传,清朝初年乾隆帝深信梦兆,一夜,梦遇一秃头老者身着红衣,自西北而来,献上一道美味面食,食之绝佳,龙心大悦,欲加赏赐而老者却隐而不见。梦醒之后口中尚留余香,亦真亦幻,甚以为奇。次日早朝,西北蕃臣奏称:其地产一种优质小麦,面粉洁白细腻、营养丰富,荐为宫廷御用之面,并献上小麦画图。帝见其麦穗通体透红,光而无芒,正应梦中之象,于是欣然准奏,并赐其麦名为“红秃头”。

  “红秃头”又名“红光头”,2018年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系西北高原地区特色麦种,生长在砂石地,不施农药、化肥,靠天雨水自然生长,天然有机、绿色健康,髙筋滑爽、自然醇香,年产量5000吨左右。

  红秃头手工拉面工艺繁多,制作精细,从投料到成品,经过十八道传统工艺,环环相扣,精心制作,通过配水和面、一次醒面、案板压面、二次醒面、切条盘面、三次醒面、搓细盘条、四次醒面、面条上轴、五次醒面、开面拉伸、六次醒面、拉伸延长、上架成型、自然阴干、下架切断、包装入库等工序,在制面师傅们的手中,真真正正的手工拉面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她不再是单纯的拉面,而是成为了一种美食艺术,制作过程全程为古法手工加工制作,爽滑可口、天然醇香,高精强韧、风味悠长,年产量1200吨左右。

  伊禧堂手工拉面是以古浪特产的高筋度纯天然的“红秃头”旱小麦为原料,配以特质精盐,结合传统纯手工工艺,揉、压、行、搓、拉制作而成,具有滑润爽口、味感纯正、高筋强韧、风味悠长等特点。它象征长久、长寿、和谐、安康。因其选料考究、工序繁多、制作难度大、产量低,故在历代都作为宫廷贡品,专为达官贵族宴请宾客之用。更是现代人居家、旅行、馈赠亲友之佳品。

  古浪伊禧堂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古浪县双塔工业集聚区,依托10万亩旱地“红秃头”小麦原料基地建厂。公司在深度挖掘整理河西地区“始于明末清初近400年加工手工挂面”工艺、配方的基础上,以纯天然、无污染的“红秃头”小麦粉为原料,以、揉、压、行、搓、拉、晾等十二道原始工艺,引入现代营养学理念,加以改良和完善,率先推出纯手工、不加任何添加剂的绿色拉面。产品以其爽滑可口,高精强韧、风味悠长、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