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新十条”,全面执行甘肃省委、省政府和金昌市委、市政府“新二十条”“新二十六条”疫情防控各项优化措施,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迅速激活冬春旅游市场,全面推进文旅行业复苏,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昌市文旅行业以喜迎“元旦”“春节”为契机,开展文旅市场复苏百日攻坚行动,让全行业动起来、活起来、旺起来。
文化惠民活动 丰富群众生活
成立文艺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文化服务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百场文艺宣讲、“春绿陇原 情润金昌”流动舞台进景区、进厂矿、进部队活动。办好2023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送戏曲、送图书、送书画、送演出活动,为城乡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举办“金昌画家画金昌”书画年展、“春绿陇原 新春之约”演出季等10余场品牌文化活动。挖掘金昌非遗项目特色,组织开展“秧歌社火闹起来——视频直播家乡年”“吉祥团圆节——非遗进景区”等系列活动。
市县(区)博物馆引进精品展览,挖掘馆藏特色,策划内容丰富的“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举办“缤纷元旦·欢乐永昌”广场舞展演、“书香盈岁月·新桃换旧符”年俗文化展等节庆文化活动,丰富群众假日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市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全面开放,节日期间适当延长免费开放时间,策划文化活动,使公共文化场馆成为节日期间群众参观、放松的好去处。
提振文旅消费 促进市场回暖
加大与市商务局的协调配合力度,围绕“双节”,鼓励步行街、金昌文化街、永昌万祥美食城等现有商业街区和金昌“火星1号基地”等旅游景点发展夜间特色经营项目。打造“夜游镍都”系列产品,协调金川集团公司适时开放金川国家矿山公园灯光秀,集中优化夜间购物、餐饮、演艺、文娱、旅游等服务,在金川公园、市人民文化广场、毛卜喇“卍”字灯城等景区景点开展灯光游园、“卍”字灯会等节日主题活动,加快培育具有城市个性的夜间活动品牌,丰富游客夜间文化旅游生活。组织参加“丰收了·游甘肃”等活动,高质量举办“乐享冰雪·助企纾困”冬春文旅惠民系列推广活动。
全市A级旅游景区免门票,金昌“火星1号基地”、永昌南坝滑雪场等旅游景点推出门票折扣优惠活动。联合商务等部门举办“金昌好礼·乐购商旅”促消费活动,发放“金昌礼物”“甘味金品”消费券。鼓励旅行社引入旅游包机、旅游专列、旅游大巴等来金旅游消费。推出金阿、金武、金张市民互惠政策,鼓励旅游企业开通金阿、金武、金张旅游城际直通车。支持旅行社、旅游企业等符合研学条件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承接教育系统委托的研学旅行,积极助企纾困,助推文旅消费掀起高潮。
开发旅游产品 激发文旅活力
以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精心策划3条冬春季特色文化线路,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利用寒假假期,瞄准学生群体,发展火星探秘、镍都探奇、亲子研学、亲子度假、自然科普研学等主题旅游产品。冬春时节,鼓励支持南坝滑雪场、野狐湾冰雪游乐等冰雪项目开发多种产品,串联“圣容冰泉”“泉沟冰瀑”等网红打卡地,策划推出“丝路孔道,筑梦祁连”冰雪游等冰雪运动、户外徒步体验线路4条。
大力提升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意水平,围绕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航天科技、休闲度假、非遗传承等主题,推动开发一批火星主题文创产品、工业旅游纪念品、农特产品、特色非遗产品等多种类型的旅游商品。加快开展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消费区、特色民宿、星级饭店、专业旅游村晋等升级等各种类型项目建设的申报、评审、复核、公示、发布。
加大文旅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举行金昌市激活冬春季文化旅游市场启动仪式,集中发布金昌市冬春季文化旅游线路产品,迅速激活冬春旅游市场。制作更新冬春季旅游宣传资料,为省内外来金游客提供信息参考和旅游指南。参加“好客山东·如意甘肃”双向游活动启动仪式暨“十万山东人陇上游”甘肃文旅推介活动;组织冬春季文旅惠民活动等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对接和推动与河西五市旅游联盟、河西走廊旅游宣传联盟,协作开展冬春季旅游推广活动。
加大整合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核心媒体的广告投放力度,在甘肃卫视、通航城市机场LED屏幕、兰州火车站、兰州西站等平台站点宣传推广金昌冬春季文化旅游产品;利用网络、手机、博客、微博、APP、网络游戏、电影贴片等新兴媒体手段,开拓新的宣传阵地;组织开展旅行社考察踩线、媒体集中采访报道、大型活动网络直播、网络达人系列打卡宣传等活动,提升“中国镍都·紫金花城”品牌影响力。
强化助企纾困 优化文旅营商环境
积极对接金融机构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出台《金昌市文化旅游企业规下转规上和规上企业奖励扶持办法》,加大对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的支持,扶持文化旅游企业恢复生产,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定期与工商、统计、税务等部门沟通,积极落实社保缓交、税费减征、房租减免等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加大精品文艺节目创作支持力度,引导文艺院团创作精品力作,持续打磨提升大型舞台剧目,开展歌舞巡演活动。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引导已创建的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乡村旅游示范村整治提升环境风貌。指导永昌县永安村和金川区陈家沟村用好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补助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支持金川区争创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依托野狐湾冰雪项目、毛卜喇民俗文化村、焦家庄民俗文化馆等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整合冰雪、民俗、非遗、美食等冬春季乡村旅游特色优势资源和产品,策划推出乡村旅游冬春季精品线路8条,做热冬春季乡村旅游市场。
推动民俗节会进景区,打造“观赏+体验”的民俗旅游新业态,为保护传统民族民俗开辟新渠道。通过在景区景点举办元宵节“卍”字灯会、正月十六日“游百病”、“正月二十三”燎街节、冬至城隍庙会、“吃头节”、“我们的村晚”示范性展示活动等节会活动,丰富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传承华夏文明的民俗文化脉络,彰显金昌民族文化独特的魅力,营造喜迎新春的浓厚氛围。
建设文旅项目 夯实文旅基础
深入挖掘地方资源禀赋和冬春季节性特点,全力以赴抓项目储备、项目谋划。做好“火星1号基地”三期项目、永昌县博物馆、金川区三角城遗址保护利用等重点文旅项目前期工作,谋划金昌市文化馆新馆建设项目,推动三角城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列入2023年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计划。以产业类项目为重点,以入库、入规、入统,增加文旅产业增加值为目标,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壮大。集中攻坚抓招商引资,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创造条件抓项目开工,着手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蓄足高质量发展“活力源”。全力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当好企业群众的“店小二”,打造“保姆式”贴心服务环境,加快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做好项目要素保障,为项目建设“开绿灯”“加满油”。
智慧文旅助推市场复苏
确保年内全市4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旅游机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注册率达到100%,加强4A级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平台管理维护,切实做好4A级旅游景区流量管控,推动与省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数据共享和应用。开展“云上过大年·乐享金昌味”数字化文化活动,多渠道进行优秀文艺节目线上展播、在线征集年味照片、年俗知识竞答、云上寄乡愁送祝福等数字文化活动,推出扫码阅读、艺术慕课等线上文化艺术服务,畅通数字化文化传播渠道,主动适应“网红经济”发展趋势,发挥文化旅游行业优势、基层导游和讲解员职业优势,加快培育全市文化旅游行业网红队伍。
鼓励产出高质量内容、创意化融合的文旅宣传“爆款”作品,积极引导市县(区)文旅部门和融媒体中心等官方媒体平台、摄影家协会等社会组织、网络达人及文旅从业者个人进行全方位创意营销,评定奖励“最佳文化旅游网红”视频。充分整合市县(区)文化和旅游局、局属各单位、各景区网络资源,运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开展“短、平、快”智慧宣传,形成全市文旅系统上下联动宣传的叠加效应。借助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飞越甘肃》拍摄项目,在省厅及合作媒体上进行线上宣传推广,提升金昌文化旅游知名度。
强化市场规范 提升服务质量
加大文旅市场监管力度,督促指导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文化旅游企业严守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底线,严格执行行业法规标准。制定专项执法检查方案,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旅游包车以及文化旅游市场中强制、诱导消费等损害游客权益、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规范文旅市场经营秩序,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文旅市场环境。
打造过硬队伍 点燃文旅引擎
以设施、设备、用品齐全,人员到位,服务准备到位的全新姿态开放迎客。组织文旅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行业服务人才参加“河西走廊数字智能文旅融合创新人才”培训班,鼓励“走出去”充电,增长见识、提升本领。组织开展博物馆业务、文保员培训班,与敦煌研究院策划文博讲解员培训计划,搭建文旅人才交流平台。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能力提升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业务素质。组织开展全体干部职工和从业人员常态化疫情防控培训和旅行行业复工复产业务培训,练内功、提品质,为文旅行业复苏振兴打好基础。结合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指导全市文旅市场经营主体开展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大赛、商务礼仪培训、岗位大练兵等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支持指导金昌市导游、讲解员积极筹备参加全省导游服务技能竞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