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榜样“她”力量 陇原巾帼展风采 | 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一)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平等教育|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立足工作职能,在保障教育公平、加强控辍保学、关爱留守儿童、开展家庭教育、强化教育保障方面取得了亮眼成效,为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平等教育做出了巾帼贡献。维护教育权利,保障平等入学。严格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公民同招”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99.13%以上。联合甘肃省财政厅等修订《甘肃省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强化学生资助资金管理。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工作,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中央和省级财政性学生资助资金139.53亿元,受益学生1096.31万人次。2019年至2021年,累计受益学生达到490.3万人。狠抓控辍保学,助力乡村振兴。在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上,强力推进控辍保学,进一步靠实多方联控联保责任、健全全方位保障机制,落实行政督促复学、联控联保、学习帮扶、社会监督、督导考核、责任追究等,有效推动适龄儿童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2019年以来,全省累计劝返复学25688人,确保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5%以上。建立健全机制,关爱留守儿童。深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专项支持计划,进一步健全留守儿童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强化留守儿童服务阵地建设,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2019年以来,实施“全省高校优秀大学生结对留守儿童‘好伙伴·共成长’关爱行动”,累计有3.8万名大学生结对关爱了4.2万名留守儿童。重视家庭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健全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工作机制,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联合省妇联常年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格局。2020年,创建命名“全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210个、“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9个。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教育保障。积极改善办学条件,2019-2020年,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投入资金65.8亿元,4187所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建设“两类学校”2029所。2021-2022年,重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增补学位项目、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食堂项目和教师周转宿舍项目,投入资金13亿元,改造1776所中小学食堂,建成1897套教师周转宿舍,完成261个农村中小学厕所建设项目,增加51242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截至2022年1月,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4%,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在校生2.1968万人,小学女童净入学率为99.99%,小学毕业女生升学率为99.05%,普通初中女生净入学率为99.99%,普通初中毕业女生升学率为62.44%,充分保障了各类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21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

“一处跑、跑一次”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玉门市行政服务中心

玉门市民中心服务大厅,进驻40个部门单位及企业,设置办事窗口124个,为群众和企业办理1390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类事项。进驻工作人员167人,其中女性133人,占全部工作人员的79%,首席代表32名,其中22位为女性首席代表。以女性为主体的窗口一线工作人员,撑起了玉门市“一处跑、跑一次”改革的“半边天”,她们发挥了女同志坚韧、刻苦、细致、耐心的长处,打造了“有温度”的政务服务品牌。破茧成蝶,挺立潮头开新局。按照“僵化-固化-优化”的模式,通过在6个部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确立了 “三集中三到位”的改革思路和“一处跑、跑一次”的改革目标,全面开启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破冰之举”。坚持把优化服务、提升效率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着力在破机制、造流程、压时限、优服务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工作高标准定位、深层次改革、全方位提升,为群众增便利,推行并联、容缺审批,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减了81.85%,90%的进驻事项 “跑一次”即可办结,99%事项实现了“零跑腿”和“不见面审批”,群众、企业整体满意度提升到了99.97%。聚焦中心,攻坚破题出新举。聚焦如何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发展好”,不断对工作流程、服务方式加以完善和改进,总是把脚步送到企业项目第一线、工程建设最前沿,提供“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形成了“你带着项目资金来,其他事情我来办”的帮办代办体系,建成了全省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90天压缩到35-70个工作日,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了玉门营商环境的深刻变化,玉门市也真正成为了聚集各种发展要素的洼地,投资创业的热土。便民服务,情系群众暖人心。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更满意”的服务宗旨,创建了“铁人先锋 领跑审改”党建品牌,探索出了“支部建在大厅、党小组建在窗口、堡垒建在工位”的工作思路。发挥女职工自身优势,优化完善市民中心母婴休息室,精心布置婚姻颁证室,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成立“青春助跑团”服务,全程做好引导、解释、帮办、陪办工作,开展“暖心10分钟”行动,努力实现群众办事“零障碍”、为民服务“零距离”。丰富生活,展现一流精神面貌。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拍摄了“闪爆玉门疯狂审改”的快闪视频,自编自导“群众办事一处跑,为民服务跑一次”的群口快板,举办“品百家菜庆妇女节”联谊活动,开展“我运动 我快乐”健康跑活动。中心职工积极争创五好家庭和最美家庭,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培养良好家风,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用行动诠释“人民消防为人民”的使命担当|兰州市安宁区消防救援大队

安宁区消防救援大队现有31名女同志,占人员总数的84%,她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执法监督、防火巡查、火灾调查、防火宣传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为千万家庭守护安全防线;她们以女性特有的品质、辛勤的耕耘,弘扬新风正气,推动事业发展,用实际行动展示着新时期女性的新形象。严格执法、防范火灾。坚持以安全稳定为抓手,创新社会管理、强力整治火灾隐患,通过专项检查、行业整改、重点单位排查、火灾调查处置及基层网格化治理,确保辖区消防安全形势稳定。三年来,共检查各类单位场所2183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2784处,组织火灾原因调查254起。圆满完成了灭火救援、重大安保和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任务,辖区连续五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力办实事、为民服务。牢记竭诚为民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摆在心中重要位置,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惠企服务,自主研发“安宁消防网上办事大厅”,实现消防政务服务事项一网办理、实时查询、一事一评,大力推行消防业务办理“只跑一次”和“一次不跑”的“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消防“五进”宣传活动,利用“冬奥”“二十大”“省运会”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街头巷尾、居民小区、九小场所、工厂企业进行消防安全宣传,将消防安全知识送进万户千家,全力提升防火工作质效和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满意度。疫情期间成立服务志愿分队,利用微信视频电话指导督促社会单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深入辖区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投身辖区各疫情防控点、街道、社区进行核酸检测扫码、24小时值班备勤等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始终用积极的行动诠释“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职责使命和新时代消防救援人的忠诚担当。满载荣誉,砥砺前行。近三年来,大队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应急部消防局集体三等功,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十佳标兵”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单位,“甘肃省巾帼文明岗”“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安宁区消防救援大队将始终坚持饱含初心、坚定如磐的信仰,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担当,破釜沉舟、克难求进的状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护航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更好地展示新时代消防救援人员风采,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来源 :甘肃妇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