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发挥文艺力量,赋能乡村振兴,8月11日至15日,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有为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陇南市武都区委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考察组,赴浙江省开展艺术乡建工作考察交流。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曹鸿,以及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负责同志分别陪同考察。
在嘉兴市,考察组一行先后深入走访月河历史街区、南湖区大桥镇胥山村、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海盐县沈荡镇,实地调研江南水乡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现代文艺元素的有机融合,感受乡土艺术创作工坊在激活乡村文化活力中的积极作用,以民俗文化为内核打造和美乡村样本,以文旅融合及文创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新兴产业创新的典型样板。
在杭州市,考察组走进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考察以自然研学、艺术设计等为核心的生态研学产业集群,在西湖区转塘街道长埭村,现场体验“艺术村长”点亮乡村建设,文化特派员赋美乡风文明,打造未来乡村样板的艺术乡建成果。
考察期间,考察组分别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开展座谈交流。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向考察组一行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开展艺术乡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果。杨守卫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推进“千万工程”,2021年,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全省文联系统中,对“艺术乡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发挥艺术界的强大动能,通过审美的普及与品质提升,助力全省乡村建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前“艺术乡建”参与艺术家1万余人,已经形成一批艺术乡建特色村,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工作经验。杨守卫指出,甘肃文化资源积淀丰厚,为文艺创作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特别在诗歌创作、纪录片制作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有为对浙江省文艺事业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介绍了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主要成绩。张有为指出,近年来,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立足江南文化底蕴,拓宽工作手臂,延伸艺术触角,在艺术乡建、文艺两新培育等领域探索的经验做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浙江省通过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生态等资源,让文艺资源下沉基层一线,倾力打造乡村品牌,彰显地域特色,形成充满活力的乡村文化生态,成为浙江“艺术乡建”工作一大特色,为甘肃省实施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张有为指出,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彩陶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等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繁若星辰、璀璨多彩,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多个工作层面能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平台共享,欢迎浙江的艺术家到甘肃采风创作。
陇南市武都区委常委、副区长桑健博同志在座谈会上介绍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帮扶武都区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武都区在打造文旅产业方面的主要做法、面临的困难和希望浙江方面给予支持的项目内容。嘉兴市政协副主席徐勇,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姚建新,以及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书法院、画院负责同志分别参加座谈并作了工作交流。
大家一致认为,浙江和甘肃具有各自区位优势,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流派和创作风格,同时,双方在文艺创作方面又有许多共性和共识,大力加强两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战略合作符合文艺发展规律,符合新时代文艺文联工作需求,符合两省文艺发展实际。双方就在两地举办艺术展览、邀请浙江摄影家赴武都采风创作、开展文联结对共建、协助武都打造文旅品牌项目、搭建文旅产品展示展销平台等工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本次考察既是 “走出去” 学习发达省份先进经验、同时将优秀成果项目 “引进来” 的一次重要实践,也将在促进两省文艺协同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及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