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甘肃省第20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优秀影片展映 ——《丝路拾遗-藏族巴郎鼓舞篇》

本期播出由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出品的

甘肃省民族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电视纪录片

《丝路拾遗》【巴郎鼓舞篇】

九色甘南,秘境卓尼。馈赠了藏族能歌善舞的禀赋。

巴郎鼓舞当地藏语统称为“莎目”是一种在广场上表演的藏族祈福民间鼓舞,也是甘肃众多古老民间鼓舞文化遗存之一。

跳巴郎鼓舞的传统主要是祛病攘灾,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正月过年回家的人都满怀期待,这种浓郁的地方特色舞蹈总是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厚重的乡情。追溯“巴郎鼓舞”的渊源,与古羌人的原始祭祀活动有关。

每年组织“莎目”的人在村里自主轮换,按照藏历推算着活动开始的日期,藏历"曼拉节"与农历正月过年间往往会相差几天,跳巴郎鼓舞之前,先要在“莎目场”立“莎目”,将八根柱子立起来之后,搭上横梁,拴好秋千后,早已等候的孩子、妇女们就开始荡秋千,这场愉悦的活动结束后便标志着“莎目”正式开始,男人们才可以启用封存了一年的羊皮鼓,在家中重新演练起来了。

傍晚,巴郎鼓舞表演开始前,"莎目场"中心燃起了篝火,全村人都到齐了,"莎目队"表演开始。围着篝火,摇着巴郎鼓,一起起舞。

先唱序曲《知顺》,接着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各跳三圈,是为互致问候;之后边跳边唱《春芽撒》,意为"莎目"正文开始。歌词内容有庆贺丰收、互道节日愉快的祝辞;有歌颂家乡自然美景、好人好事的;也有猜迷式的"盘歌"。

“巴郎鼓舞”粗狂雄健,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隆重热闹、年味十足的正月,优美的歌声、风趣别致舞蹈和响彻村庄的“巴郎鼓舞”,让这里火热盛大的节日氛围,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情。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