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闪亮的坐标,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白银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烈士亲属关爱抚慰和烈士寻亲工作作为缅怀尊崇英烈、关爱服务烈属的重要举措,积极畅通信息渠道,全力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烈士寻亲公益活动,想方设法让忠魂回归故里、让烈士与亲人团聚。经过多方长期不懈地努力,近日,长眠在会宁县掌里烈士陵园73年的3名烈士终于“找到”了亲人!
缅怀:英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祭奠革命英烈、帮助烈士寻亲,既是对烈士最好的缅怀与尊崇,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举措。几十年来,白银人民始终没有忘记长眠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革命先烈,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砥砺前行。在每年清明节期间,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都会发布活动倡议书,通过主题党日、主题宣讲、现场祭扫、网上祭扫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全市干部群众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烈精神。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战争毁损等原因,一些烈士信息载录不够详细,一些烈士亲属尚不知晓烈士安葬地,一些烈士墓长期无亲属祭扫。白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做好每年主题祭扫活动的同时,加强走访排查,建立英烈名录,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动员各界力量帮助烈士归家。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坚持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把“为烈士寻亲”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自媒体平台积极转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等官方媒体信息,助力烈士寻亲,切实将“寻亲”工作做深做实做细。
追忆:追寻革命先烈红色足迹
解放初期,伪会宁县常备自卫大队队长王五田,勾结地方反动势力,成立反革命组织,妄图武装暴乱,颠覆我人民政权,甘肃军区警卫团某连,于1950年11月奉命围剿,全歼顽抗敌匪。此次战斗中,有11名战士牺牲,其中4名烈士遗骨搬回原籍,王金锁、胡吉祥、樊学荣、刘长有、武尚山、冯焕、周立水等7名烈士,由于信息记录不全等原因,长眠在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这片热土上。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帮助每一位烈士与烈属团聚,助力每一缕忠魂落叶归根,需要联合各级、各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力量。为了充分发挥各方“寻亲”力量优势,市县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长期与寻亲志愿者和相关单位保持着紧密联系,通过综合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寻亲工作成效,帮助忠魂早归故里。
行动:为英烈找到故乡和亲人
为烈士找到故乡、使英烈魂归故里,是亲属们的心愿,更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在接到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工作协查通知后,白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综合分析研判收集到的有关线索,对寻亲工作作了专门部署,由军休褒扬科全程跟进对接,积极配合开展寻亲工作。经过白银市和会宁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核对中华英烈网记载的烈士信息以及烈士墓碑照片、文件资料等信息,认定原始信息中记载的“吴尚山”烈士真名应为“武尚山”,并初步确认了河南漯河刘长有、甘肃临洮周立水、山西太原武尚山3名烈士的基本信息。在“我为烈士来寻求联络员”微信群志愿者和当地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不懈努力下,这些信息经过千山万水终于传递到了殷殷期盼忠魂回归的亲人家中,圆了烈士家属73年的团圆梦。
为烈士寻亲,是告慰更是传承。白银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凝聚地方党史、档案馆、烈士陵园、纪念馆等部门单位和寻亲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深化推进“致敬英烈·为烈士寻亲”公益活动,深入挖掘宣传烈士事迹,努力提高寻亲成功率,切实让“缅怀先烈、崇尚英雄”成为全社会的情感认同和自觉行动,更好地激励干部群众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白银实践的崭新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