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展芳华 奋进新征程 | 天水市妇女联合会
近年来,天水市妇女联合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省妇女联合会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五大巾帼工程”,团结引领广大妇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天水贡献“半边天”力量。
实施巾帼思想引领工程,汇聚新征程巾帼强力。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宣传宣讲700多场次,发布信息106篇。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组)51个,开展各类宣讲92场次。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和涉妇女儿童舆情跟踪研判和处置机制,通过图解、H5、动漫等宣传网络信息、妇女儿童隐私保护等安全知识50余篇。
实施巾帼创业创新支持工程,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支持发展巾帼乡村就业工厂、农家乐、示范基地等382个,吸纳进城进镇陪读妇女和农村低收入妇女6745名。开展各类劳务培训73期3650人,开展各级“村花”培训13期2268人,制作巧手、创城、乡风文明等宣传视频1091个。组织各类助农直播带货活动90余场次,总成交量8697笔34万元。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合作组织输送务工妇女5万多名。组织开展巾帼科技助农活动38次。牵头成立全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寻找表彰“最美巾帼工匠”、首届“娲乡巧娘”20名。
深化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多措并举做实家文章。以“德润万家”为主题寻找“最美家庭”294户,并落实礼遇待遇。举办全省家庭工作现场推进会和全市首届家庭文化节,联合天水市纪委监委开展“弘扬清廉家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征集展播清廉家风视频87个,最美家风故事52期,廉洁主题剪纸130幅。开展“微课堂、微志愿、微服务”活动7400多次,联系服务妇女家庭3万余次。在社区、行政村新建和提质家长学校2050所,创建省、市家庭教育实践基地49个,亲子家庭阅读体验基地16个。建立家庭教育工作联动机制,发出“指导令”18份。
实施巾帼维权暖心工程,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0多场次。举办全省“不让毒品进我家”农村禁毒现场宣传会。以“妇联组织+社会力量”项目化维权方式,全年接待信访案件249起。推广“网格员+妇联执委”双向任职模式,全市1400名执委兼任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聚幸福 合和之家”功能延伸至125个社区,劝和150多离婚和意向离婚夫妇。为430名贫困儿童、农村妇女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承接心理健康团辅服务23场1600人次。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有效深化基层妇联改革。持续实施“我为妇女儿童办实事”执行委员领办项目制度,全市19270名执行委员共领办实事18834件。在易地扶贫搬迁点举办领头雁培训班18期950人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79次,受益妇女群众13500人。建成各级各类巾帼志愿服务队559支,发展巾帼志愿者21000多名,常态化开展家政养老、扶弱帮困、普法宣传、美丽家园清洁等志愿活动2000多场次。在“四新”领域新建妇女组织33个,新建“妇女之家(微家)”137个。
杏林巾帼别样红 | 天祝县藏医院
天祝县藏医院始建于1978年,是一所集藏中西医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民族医院。医院现有工作人员259名,其中,女医务工作者209名。在医院的各个工作岗位上,随处闪现着女性的倩影,演绎着现代女性的职业风采,在做好医疗、疫情防控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夯实思想基础,提升服务深度。全体干部职工在院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党支部书记上党课、观看红色影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筑牢思想根基。常态化开展下乡义诊、进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意识。
延长服务链接,提升服务温度。近年来,医院创新引入“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新模式,从科室规范化陈设、职工礼仪、医疗安全等多方面入手,在细节管理、人性化服务、阶梯式改善上下足功夫,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利用医院公众号、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先后开通了线上当日挂号、预约挂号、检查结果查询、医学知识科普等服务功能,为患者提供无缝隙、不间断服务。
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宽度。医院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藏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入手,培育特色诊疗专科,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和省内的大量患者前来就医。藏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藏中医门诊量等各项服务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2022年,全院共服务11.53万人次,其中接诊门诊患者8.53万人次,接诊住院患者1万人次,体检2万人次。
投身疫情防控,筑牢群众安全度。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全体女职工更是白衣执甲、冲锋在前,先后向外援派工作人员360余人次,完成学校、社区等各类采样任务313.3万人次,完成3.5万人次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充分展现了当代“花木兰”的风采。
巾帼创业有作为 情系家乡助贫弱 | 刘寨佳源食品加工坊
会宁县刘寨佳源食品加工坊位于刘家寨子镇街道,成立于2019年3月,注册资金10万元,负责人王晓娟。该同志现任会宁县刘家寨子镇二塬村妇女联合会主席。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在参与“巾帼脱贫行动”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刘寨佳源食品加工坊主要是以调味品加工,正餐服务为主的小型加工企业,依托当地大棚业及农家土猪为原料,生产及销售牛肉辣椒酱,腌缸肉,腌缸排骨加工销售为主的小型企业。加工坊成立后优先招聘当地留守妇女、贫困户进行培训,现已有员工49人,其中80%为当地低收入妇女。2019年,加工坊以当地新鲜红辣椒为原料,搭配家乡纯天然胡麻油,熬制纯手工牛肉辣椒酱并销售。2020年开始加工和销售腌缸肉,并注册商标,腌缸肉选料来自当地原料饲养的土猪肉、胡麻油和秘制大料等为原材料精心腌制而成,让更多的人能吃到原汁原味家乡的味道,感受到“妈妈的味道”。
2020年“相约美丽田园,寻访乡村记忆”会宁美丽乡村旅游节开幕了,加工坊积极参加了会宁美食大赛,腌缸排骨在大赛中荣获“会宁十大美食”称号,年销量4000多坛,带动200多人增加收入,解决了养殖难问题。在“金秋会师,消费扶贫”特色产品交流中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各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加工坊被省市县各级部门多次表彰,授予“先进集体”“优秀扶贫车间”等荣誉。 来源 :甘肃妇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