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甘肃简牍博物馆——兰州大学文学院“兰山论简”读简班优秀学员颁奖典礼暨读简总结会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副馆长杨眉、徐睿,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副院长连亚敏,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强基计划专业负责人陈晓强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李利芳院长主持。
朱建军在发言中对兰州大学文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讲话,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兰山论简”读简班开展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下一步,甘肃简牍博物馆将与兰州大学文学院持续加强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基础、广博视野的古文字研究人才,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李利芳表示,此次馆校合作,是在新文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简牍文字是古文字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甘肃作为简牍大省,简牍的整理与研究,需要一支稳定的科研团队做支撑。“其实不在于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多少知识,更根本的价值在于,它唤起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某项事业的热情,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主动去学习。这可能是我们新文科背景下,文科创新人才培养在读简班实现的最大的人才培养效应。”2022年,兰州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方向强基专业“回归文献,回归典籍”读简活动立项成为兰州大学本科生班级特色品牌项目,双方将充分发挥简牍文化资源优势,合力搭建好协同育人平台,推进古文字学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构想。
会上,朱建军与李利芳向读简班开班以来涌现出的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并颁发证书。这既是对积极探索博物馆与高校联合培养“冷门绝学”研究人才这一尝试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双方深入推进简牍文化传承弘扬的生动实践。
随后,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作题为《汉墨简书——甘肃简牍博物馆藏简牍概述》的专题讲座,围绕甘肃简牍博物馆精品馆藏文物,全面系统地阐释了甘肃简牍里的中国故事与家国情怀。
“兰山论简”读简班自2021年9月21日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62期,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的学生在简牍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深入研读《悬泉汉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研促学,增强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为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而进行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在西北地区具有古文字学方向“强基计划”招生资格的唯一高校,旨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古文字学为核心,以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古代文学史为两翼,以“新文科”背景下古文字与信息技术融合为特色,以专业学术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基础广博、学问精深、品学兼优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