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3°线被称为“地球风水龙脉带”
长江、尼罗河等在此线入海
珠穆朗玛峰、马里亚纳海沟
也在这条线的附近
巴比伦空中花园、远古玛雅文明遗址
等世界文史胜迹也坐落在此
这条线仿佛独具自然灵气和生命活力
宕昌官鹅沟森林公园
陇南
也是嵌在这条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地处秦巴山区、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
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
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
西汉水四大水系穿流而过
康县阳坝茶园
山清水秀,林木葱茏
独特的地理位置
复杂的气候类型
优越的生态环境
让这里成为“宝贝的复杂地带”
成县山区“绿富美”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责任在肩
陇南步履不停、奋斗不息
一以贯之坚持“两山”理念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
绿色生态底色正不断厚植
接下来
就跟着小陇一起“寻绿陇南”
探访这座“生态宝库”
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
动物种类越是丰富多样
生态环境底色越发鲜明
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
陇南这片“绿色福地”
兼具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气候特色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温润怡人、景色秀丽
全域高山、河谷、丘陵、盆地融汇交错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让不少珍稀动物在这里留下足迹
康县碾坝镇大庄村
惊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羚牛
“林中仙子”绶带鸟
也在成县城关镇卲总村现身
“东方宝石”朱鹮也在
徽县栗川镇东滨河路伏镇河段
展翅翱翔
……
自然禀赋让陇南蕴藏无限生机
据调查
陇南现有大熊猫、金丝猴、金钱豹
等珍稀陆生兽类约7目28科80种
绿尾虹雉、金雕、雉鹑
等珍稀鸟类约16目43科280种
与此同时
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
复杂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
让枝叶茂密、品类丰富的绿植
依山水而生、适山水而长
更是让这里蕴育出不少珍稀野生植物
植物界的“活化石”珙桐
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红豆杉
一生只有一叶一花的独叶草
……
都在陇南的山水之间尽情生长
宕昌鹅嫚沟
据统计
全市现有水杉、红豆杉、绿珙桐等高等植物
约140科820属2500多种
被列入国家、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60多种
生态陇南,绿色秘境
幕幕绿意浸染
脉脉绿浪涌动
山与水在这里相拥灵动
人与景在这里和谐共生
悠久的历史根脉
深厚的文化底蕴
丰富的特色民俗
与秀美的青山绿水
共同编织出陇南绿色的“文化基因”
漫长的岁月中
陇南人与这片土地默默相依
“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
“敬畏自然”的生态伦理观
“取用有节”的可持续发展观
融合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陇南
武都裕河的采茶老人
这片山、这片水、这片林
孕育出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态富矿”
辛劳的人们精耕细作
造就一方物阜民丰
一颗小橄榄
陇南被国家林业局
命名为“国家油橄榄示范基地”
陇南橄榄油被国家质检总局
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2年全市油橄榄产量4.8万吨
同比增长15.6%
一树小花椒
陇南武都是中国花椒最佳适生区
也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花椒种植基地
花椒产品研发中心、加工中心、集散中心、
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是名符其实的中国花椒之都
2022年全市花椒产量4.4万吨
同比增长2.5%
一些小药材
“米仓红芪”“文县纹党”
“宕昌当归”“铨水大黄”
陇南中药材因量多质优
享誉全国均、畅销世界
据调查,陇南现有中药材资源2492种
其中药用植物1960种,药用动物345种
药用矿物39种
2022年全市中药材产量20.2万吨
同比增长6%
一片小茶叶
陇南是甘肃唯一的茶产区
这里的茶叶具有
“高纬度、高海拔、高香气”的特点
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均高于临近茶区
2016年,“陇南绿茶”
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
2022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8.6万亩
产量0.2万吨
黑木耳
此外
陇南还有银耳、木耳、香菇
猴头菇、蕨菜等
100多种食用菌和山野菜
富集的生态资源
带来了无形的、潜力无限的经济价值
为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特色产业增效、广大群众增收
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陇南
甘肃这柄美丽的“玉如意”上最美的一角
绿色是它最鲜明的底色
近年来
陇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着力建设成为甘肃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
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
良好的生态正逐步成为陇南
最突出的发展优势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绿色屏障
陇南不仅是一座向绿而生的“生态宝库”
更是步履不停、逐绿而行的“绿色福地”
如今
正一步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让全民共享“绿色硕果”
未来
也必将厚植生态本色
续写更多的“绿色故事”
来源 :陇南日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