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罗侯过悬泉置费用簿 元康五年(公元前61年)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甘肃省志·文物志》
统领西域
西域都护府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中国历史地图集》
昭帝(前87—前74在位)末、宣帝(前74—前49在位)初,匈奴连发大兵袭击乌孙,还口出狂言让乌孙把解忧送到匈奴,解忧和乌孙王多次主动上书汉朝求救。本始二年(前72),大汉以五将军领兵十五万骑与乌孙王亲率的五万骑合击匈奴。这次战役重创匈奴,扭转了西域的政治形势,成为大汉取得西域话语权的重要一役。
神爵二年(前60),掌管西域事务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众投奔大汉,天山南北诸地至此全部归大汉王朝的统领,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从此完全畅通。神爵三年(前59),西汉在乌垒城设立都护府,以郑吉为首任西域都护。西域都护府代表西汉中央政府统管西域诸国,诸国各级君长均佩大汉印绶,真真正正地成为汉朝公务员。大汉的号令能够通行西域,从张骞开始到郑吉才最终实现!
明习外事
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长罗侯过悬泉置费用簿》(Ⅰ90DXT0112③:61-78),是元康五年(前61)悬泉置接待长罗侯军吏的一份账单。由18枚木简组成册子,每简长23.0厘米,宽0.8厘米。《长罗侯过悬泉置费用簿》(以下简称《费用簿》)的出土,不仅为研究悬泉置的功能和经费物品收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更为研究西汉王朝的西域政治、特别是与乌孙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史料。《费用簿》全文如下:
悬泉置是西汉敦煌郡在丝绸之路上设置的九个驿站之一,这种驿站有两个主要功能——搞接待和传消息。搞接待就是为过往的王公、使者、官员及随行人员提供吃、住、行一条龙服务。这里接待过康居、大月氏、乌孙、楼兰等西域各国政要,上至国王本尊下至使者贵人,妥妥的一所大汉国宾馆。
康居王使者册 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
《悬泉汉简研究》
西汉悬泉置位置示意图 来源网络
长罗侯常惠是西汉经营西域的一个代表人物,史官评价他“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西汉王朝,正是因为有这些明习外事、勤劳有功者的前赴后继,最终才能统领西域,打通丝路南、北两道。
在西汉逐渐统领西域的过程中,史书中不断闪现的一个地名就是“敦煌”。这座通往西域的门户城市,为大汉经营西域提供了粮食车马等物资保障,大汉国宾馆悬泉置更是亲历了每一次危机与荣耀。 来源 :敦煌研究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