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房谋杜断甘肃行”走进平凉

雾笼崆峒月笼纱,养生平凉迎大咖!9月23日,爆火组合“房谋杜断”走进平凉,访道源圣地、寻针灸之乡、探佛道遗存,推介平凉优质的文旅资源。

“远分秦陇三川水,收尽昆仑万里山”,连续几天的下雨天气,使崆峒山笼上了一层轻柔的薄纱。此情此景令第一次来崆峒山的“房谋杜断”两位“大人”怦然心动,仿佛走进了缥缈仙境一般!

崆峒山上的每处风景,都承载着自己的故事!相传广成子修炼得道于此山,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前来向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诗词碑文,为这座道教名山增添了文化气息。

这里既是道源文化圣地,更是崆峒武术的发源地。“房杜”组合在崆峒山邂逅了80多岁高龄的岳起中、张炜英两位老人的武术表演。两位老人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行云流水的招式、刚劲有力、矫健敏捷的身姿赢得两位“大人”和现场游客的阵阵喝彩。“房杜”组合还与崆峒派第十二代掌派人陈虎以武会友,一见如故,有模有样的学起了崆峒武术。

烟雾缭绕,崆峒山有着虚无的美丽,有着诗般的朦胧,有着诗般的惆怅,还有“房杜”组合和中国诗词大会亚军朱彦军诗意地交流。“中国的诗词起源于哪个朝代、又鼎盛于哪个朝代?”“世人普遍认为的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首诗词是什么?”“我说上句,你们接诗词的下句”……满腹经纶的“房杜”组合和“民间高手”朱彦军诗词的切磋交流,让中华千百年间的诗词文化底蕴,在他们的诙谐幽默中引发共鸣。

恰逢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晚,“房谋杜断”组合在甘味农产品崆峒山展销中心进行了助农直播带货。

24日一早,“房杜”组合走进古灵台,在这座《诗经》里走来的古老之城,两位“大人”仿佛越过历史的长廊,追寻千百年前的记忆、历史的本源。游览了重廊碑林、庑殿文王像,了解了古灵台的前世今生。灵台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它境内,曾先后建立密须国、密国,秦汉以后又设三水、鹑觚、朝那、良原等县,直到唐天宝元年才因古迹灵台而得名。古灵台相传为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后所建,在《诗经》中有“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租共”、“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的记述。现在的“灵台”为1984年重修,新增青砖砌面,并建八卦亭、庑殿,殿内塑文王像。古灵台侧靠山亭及重廊,陈列民国政要之碑、复制历史名碑、现代名人书碑等200余方,巍峨秀雅,显然大观。在这里两位“唐朝大人“与“周朝古人“对话,与圣贤交谈,尽赏灵台历史文化宝藏,沉浸在华夏文明的辉煌之中。

随后,“房杜”组合直播游览针灸鼻祖皇甫谧文化园。穿行于古朴别致的神楼、献殿、纪念馆,在纪念碑及文、史、医、哲等重要馆藏遗迹中探寻着古往今来的康养秘诀,了解皇甫先贤对世界针灸文化的重大贡献,以及皇甫谧伟大而又传奇的一生。

两位“大人”的专访让皇甫谧的品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但其实历史上房玄龄和皇甫谧也有段渊源。1800多年前,诞生于今平凉市灵台县的西晋医学家皇甫谧通过亲身试针、撰集完成的《针灸甲乙经》开创世界针灸医学之先河,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针灸临床医学专著,成为“中医针灸鼻祖”。后来唐朝时期,房玄龄编纂《晋书》,其中有一章就是写的《皇甫谧传》,系统详实地记载了皇甫谧的家世。如今,爆火的“房谋杜断”的扮演者寻访至此,“古今同框”,感悟皇甫谧针灸文化的奇妙。

下午,“房杜”组合走进王母宫,一睹西王母降生地的风采。泾川县王母宫始建于西汉,为国内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被尊为“天下王母第一宫”。作为王母故里的佛道圣地,泾川县自古就有浓厚的宗教文化底蕴,也是个魅力独特的文化大县。城市建设泾渭分明,旅游胜地古色古香、一片古文化氛围,生活区则是车水马龙、热闹繁华、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能做到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弘扬佛道,沐浴西王母文化的阳光雨露。

紧接着,“房杜”组来到规模宏大、古色古香的大云寺建筑群,两位“大人”感叹道:大云寺宝塔高耸,殿宇恢宏,仿佛重回大唐。瞻仰佛祖真身舍利后,让两位“大人”顿感超凡脱俗、物我两忘,对大云寺景区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质结构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