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探寻历史 回望千年 在庆阳博物馆感受黄土大塬脉动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是文化展示、输出的窗口,也是一本全面的文旅说明书。要感知一个城市的脉搏,最好的去处莫过于当地博物馆。

走进庆阳市博物馆,翻开陇东大地这本厚重史书,沉浸式感受黄土大塬上的历史人文脉络。

高大威猛的“黄河古象”为我们讲述着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看似普通的一块石头开启了中国史前考古的序幕,距今5000多年的碳化谷粒讲述着周先祖开启华夏农耕文明的故事……

庆阳博物馆里的每一个展区,每一件文物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庆阳市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文物 12092 件,其中珍贵文物 1914 件。根据庆阳地域上发掘的文物以及历史遗存等,以时代为序,按照不同文化内容分类,庆阳博物馆打造出历史文物展、古生物化石展、佛教艺术展、历代名人展、革命历史文物展、香包展、书画展、剪纸展和皮影展九个展厅,让人们可在一馆之内,了解到这方水土的风土人情、历史脉络。

这里不仅有能听得到的人文,更有拿得出手的非遗项目。庆阳香包和庆阳剪纸正是现如今蜚声海内外的庆阳文旅拳头产品。

在香包展厅内,琳琅满目的香包刺绣描绘着陇东儿女的风俗,一个造型雅致,做工考究,刺绣精细的“千岁香包”复制品吸引着人的眼球。

据介绍,“千岁香包”出土于华池县双塔寺,是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中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件香包刺绣珍品。因香包距今近千年,故命名为千岁香包,也是庆阳香包的鼻祖。香包为丝绸质地,通体由黄褐色织锦缝制成,成荷叶盖手包形,玛瑙宝石带链,周边采用传统的锁边工艺,底部有写意式的凤爪纹饰,加上织锦素底隐形莲花纹的飞针走线图案,集中衬托着主体海棠花的风姿,时近千年,仍然色彩艳丽如新。

上千年前,在庆阳这块华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淳朴的乡土民风,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先民用造型丰富、图案精美、千姿百态的“荷包”“绌绌”表达图腾崇拜、祈求福寿平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新时代开启新篇章,如今的庆阳香包不仅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品,更是有着可观经济效益的商品。小小香包走向世界,成为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博物馆就好像是书中精美的书签,展页之时,神秘和奥妙由此开启,为观众打开上下几千年的浩瀚世界。在庆阳博物馆里感受物换星移,感知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也体会到庆阳历史的辉煌和文化的厚重。 来源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