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冰天跃马行《敦煌:千年飞天舞》作品研讨会召开

2024年4月9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甘肃省作家协会和咪咕阅读主办的冰天跃马行《敦煌:千年飞天舞》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甘肃省作家协会在线下设分会场。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马宇龙,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于航,以及黄发有、夏烈、乌兰其木格、桫椤、翟羽佳、张富丽、郑焕钊、温德朝、汪雨萌、李宸江、张珈源、刘金龙、横扫天涯、玄竹等专家、评论家、编辑、读者和网络作家等40余人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研讨会。

马宇龙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甘肃省作家协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持续引领网络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推动网络文学出精品、出人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素质较高、潜力巨大的作家队伍,产生了一批题材广泛、聚焦现实、“甘味”十足的精品佳作。2019年,甘肃省网络作家协会成立,是西北地区最早成立省级网络作家协会的省份,之后,甘肃多个市州相继成立网络作家协会,形成了规范、立体的组织体系。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学新陇军的有生力量,在全省文学领域形成了聚力搞创作、竞相出精品的生动局面。冰天跃马行《敦煌:千年飞天舞》研讨会的召开,是甘肃网络文学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实事、大喜事,体现了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对甘肃文学事业的关心与厚爱,必将为甘肃省文艺繁荣发展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我们要将这次作品研讨会的成果推而广之,带领全省文学界同仁,在当代中国故事的主流叙事中坚守人民立场,探寻陇原建设火热实践的生活经验与精神血脉,实现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的文学匠心。

王熠(冰天跃马行)在发言中介绍了个人的创作历程,她曾经在酒泉瓜州工作过六年,那里离敦煌七十多公里,地处戈壁、气候干燥,人烟稀少,但小城的人情味却很浓厚。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她离开瓜州来到兰州工作,正因为此,她对于那些坚守在敦煌、瓜州、古浪等等大漠深处的一代代新青年,心生敬仰。创作这本书就是想以网络文学的活跃跳脱和现实沉思,用区别于传统文学的独特笔法,艺术地呈现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去表达对坚守者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与会嘉宾从创作方法、创作风格和文学价值等方面对《敦煌:千年飞天舞》作了多角度解读和诠释。大家普遍认为,《敦煌:千年飞天舞》通过传统文化的挖掘、波澜起伏的情节、幽默活泼的话语、参差对照的美学旨趣,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风格和调性的网络文学作品。作品既有网络文学类型小说中的“爽”点,同时又通过悬疑和情感的暗线设置,生发新的故事情节和讲述手法,从而拓宽了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视野和内容。网络小说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敦煌:千年飞天舞》作出了积极的尝试与努力。

冰天跃马行《敦煌:千年飞天舞》研讨会发言摘要:

何弘(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敦煌:千年飞天舞》是一部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围绕敦煌舞蹈和壁画展开。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非常密切,它从诞生那天开始,不管是幻想类还是历史类的作品,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牢牢结合在一起。去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年底,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理论支撑。在这个前提下,推动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学的结合,构建新的文学形态,就是成为网络文学承担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所在,非常有意义、非常重要。当前很多网文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追求爽感、追求情节的离奇,导致作品脱离现实,今天我们看到很多的网文、包括网络微短剧,内容都呈现出离奇荒诞的特点。另外一个方面,大量的现实题材网文又往往标签化、口号化,无论是情节的设置还是人物的塑造都缺乏文学性。这两种极端都可能使网络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大打折扣,需要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使网络文学成为互联网时代文学的新形态、新样式,需要我们在表达上做出更多的探索,需要我们更好地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不能简单把传统文化作为“金手指”。比如有一些穿越类作品,一穿越到古代就背唐诗、背宋词,把传统文化以“金手指”的形式作简单化处理。我们应该更多地反思,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提高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使网络文学成为互联网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在这方面,《敦煌:千年飞天舞》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与努力,把网文的爽感与传统写作、传统文化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去深入探讨的文本,对推动网络文学的高质量发展、提升网络文学的品质具有启示意义。

于航(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一直以来,咪咕数媒立足“全民阅读国家队”,连续数年承办中宣部全民阅读大会,组织农业农村部“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活动。2023年,咪咕数媒荣获包括中宣部“出版融合发展特色示范单位”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奖项,并有幸入选国资委“2023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50强榜单,主动承担起国有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体现新时代国企的社会担当。同时,咪咕数媒鼓励和扶持签约作家积极响应中国作家协会的号召创作现实题材作品。目前,咪咕数媒累计注册创作者近20万,诞生了《敦煌:千年飞天舞》《生命之巅》《卧牛沟》《大国棉仓》等一部又一部的精品佳作。由冰天跃马行创作的精品现实题材作品《敦煌:千年飞天舞》是以小镇青年郑旭等4人的人生经历,围绕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修复和开发为重心,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揭示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面临的境遇。作品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魂,兼具文学之美和传统文化之美。在创作过程中,冰天跃马行曾多次与编辑对内容进行探讨与打磨,沟通中处处透露出她对西部大地的热爱和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这样的热忱与坚定令人为之敬佩,作品《敦煌:千年飞天舞》获得2022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扶持、2023年入选学习强国APP推荐。感谢作者冰天跃马行老师选择与咪咕携手同行,共同为网络文学精品化建设添砖加瓦。未来,咪咕数媒将以“兼具运营商特色和互联网特点的数字内容平台科技创新公司”为发展定位,致力于与大家合作共赢。我们将更好地携手创作者和合作伙伴开展内容版权的多元化开发、多形态拓展,共创全新阅读生态,助力优秀创作者讲好中国故事。

黄发有(山东大学教授):最近几年,非遗主题成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中的一大热点,这类创作旨在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的沟通,共建和谐世界。随着非遗主题创作的数量激增,同质化问题成为大多数作品的通病,主题先行,作品立意、叙事框架、人物关系大同小异,大都无法摆脱生硬的说教与老套的情节。在这样的背景下,研讨《敦煌:千年飞天舞》,有着特别积极的意义。其一,对敦煌的介绍与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不少非遗主题的创作表现出两张皮的问题,非遗文化的知识铺陈与故事叙述相互游离,要么非遗文化成为道具,要么作品中的人物成为傀儡。小说中的郑旭、夏邑、王安之、凌杰等人成长背景不同,个性鲜明,因为共同的理想被吸引到边陲,以各自的方式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其二,作品充满贴近自我和扎根大地的深情。有一些非遗主题的创作,作者对非遗背后的文化奥秘较为隔膜,读起来给人凑热闹的感觉。通过几个来自都市的人物,我们能够依稀发现作者的影子。王熠从安徽到西北求学,最终扎根甘肃大地,曾经在酒泉的基层工作多年,对这片土地了然于心。正因为内心充满真挚的情感,作者既立体地揭示了敦煌文化的内涵、层次与结构,彰显其隐含的巨大价值,也没有回避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也正视古老的宝卷吟唱被冷落的现实。其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说具有较好的大局观,也有不少给人留下较为深刻印象的生动细节。一幅《乾闼婆忉利天部众像》的壁画,王安之花了六年时间也只是修复了其中的部分残片。夏邑新编排的歌剧,名字直接使用了这幅壁画的名字,汲取了敦煌舞派中传统的舞姿和技法,又融了了这幅壁画中的身姿和动作。在某种意义上,这幅壁画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暗线,是一个充满诗意、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意象,首尾呼应。再举一个例子,第一百二十一章写的演出中开场独奏的乐器是筚篥觱,古时候的一种双簧管乐器,上面像箫,下面有个收着口的小喇叭,原本是古代龟兹人的羌胡乐器。这件乐器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从一个细节展现了敦煌文化多元、博大的深厚底蕴。

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文创学院教授):这是一部“设置”比较明晰,以多重设置(设计)来结构小说故事和立意的现实题材作品,饱含现实关怀和时代情怀。一是题材设置。小说瞄准的是“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物,也是在今天足够召唤大众记忆、美感、好感和情怀的文化艺术IP。该小说在总体上良好地把握了题材优势,很好地将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象和物象,与作者了解和擅长的文化产业结合。二是地域设置。小说的地域,一极是西北(甘肃敦煌),一极是东南(上海)。前者既是王安之的敦煌研究院的所在,也是夏邑支教的贫困山村的所在,更是小说着墨较多的商战中郑旭、凌杰、姚芮涵创新创业的灵虚互联的公司所在;后者则是郑家、夏家、何家、白家、金家等企业资本世家林立丛生的所在,小说中的另一批重要人物郑岩、慕译萱以及几大家族勾心斗角、恩怨情仇的所在。东南支援西北,与西北地理、人文、时代需要相互融合,其意义价值在小说中得以树立。三是人物设置。网文的人设很重要,郑旭、郑岩两兄弟就很富人设:弟弟郑旭外表酷似明星,作派是霸总,但对待姚芮涵又颇暖男;哥哥郑岩是个“复仇者”,也是个黑化的霸总,作为豪门宅斗失败早逝的前妻的唯一小孩和二代的长子,他的人设就是复仇,深层动机小说里讲得很清楚——十多年的努力奋斗,甚至不择手段,为的就是让死去的母亲看到他“不是一无是处”,活着的父亲“有一天能看到,我不再是他可以随手丢弃的棋子”。这些设置造就了书中人物的行为逻辑,不复杂,但紧张跌宕;有点套路,但作者写得挺投入,读者便有所代入。从人设到人物,我觉得郑岩和慕译萱这一对人物写得不错,他们有更为立体的效果,上升到了我们文学意义的“人物”的水平。

乌兰其木格(温州大学教授):小说以莫高窟的文物修复和开发为中心,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揭示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面临的疑难与境遇。小说通过时代青年郑旭、夏邑、王安之、凌杰等人的命运轨迹和责任担负讲述了喧哗巨变时代人们的情感认知和坚守底色。这些人物从繁华都市汇聚到西北边陲,在理想主义的鼓荡下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保护上下奔走,从而延续和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使它们在日新不已的时代洪流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小说以忠直的态度直面敦煌文物保护面临的严峻情状:一方面是环境对壁画雕塑的多重损毁,另一方面则是贪婪的人性对文物的破坏。小说不仅叙写了敦煌文物修复和保存所面临的诸种困境,同时也以睿智的观察描摹出传统文化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面临的尴尬情状。在小说的第四十六章中,作家以细节化的笔触娓娓讲述了古老的宝卷吟唱在当代被观众弃置和嫌弃的现实。年轻的观众对宝卷的唱腔、故事和演出形式不感兴趣,甚至厌烦它的嘈杂和吵闹。但是,小说在哀悼传统文化颓败的同时,更多地则是追问并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激活与承传。在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敦煌的飞天壁画和雕塑被世人所知,飞天舞、飞天手办、影视剧改编及其衍生的文旅、文创项目纷纷落地。曾经的敦煌文明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并以其雍容、笃定、仁善、慈悲的风骨与气度被世人所知。《千年飞天舞》通过传统文化的挖掘、波澜起伏的情节、幽默活泼的话语、参差对照的美学旨趣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风格和调性的网络文学作品。小说既关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开发,也关乎世情、人性、情感的省思和辩驳。在家国情怀和个体命运的慈悲叙写中,一个流动时代的礼乐人世氤氲浮现。

桫椤(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河北网络作协副主席):以敦煌为书写对象的文学作品非常多,这部小说不是简单依靠题材的红利,而是对厚重的文化遗产做了非常好的审美挖掘和表现。小说以四个年轻人的青春创业经历为主线,小说把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困境、爱情与生活的尖锐矛盾汇聚一处,可读性强,故事本身蕴含着IP转化价值。这是一部关于现实题材类型叙事的“集大成”之作。已有研究者指出了它的泛类型化趋向,可以指认这部作品在写作上的特点,但是很难从类型学上进行恰当的归类。它兼有多种类型的叙事特征,主线(事业线)和副线(感情线)杂糅交错。故事的“爽”点没有像现代言情、霸总文、甜文或虐文那样单纯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情或身体俘获为目标,而是与人物在敦煌文物修复和现代化开发以及乡村振兴等社会性追求结合在一起。尽管作品是以网络小说的面目出现的,但不只是题材的严肃性,即便从故事层面它的消费性也是不明显的。虽然小说运用了日常话语方式,多有对话和场景描写,但作者在叙述中非常讲究口语的干净、严谨,既贴近说话人的性格口吻也有风趣幽默之感,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寓教于乐,颇有网络文学流行之前的通俗小说畅销书的风韵。这种语言方式与题材和主题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增强了作品的美学品质。此外,这部作品指涉了网络文学世界观中非常重要的一极,就是以现实世界为模型来建立小说中的世界。我们当然可以在反映论的框架中理解这一点,但将这一脉络与以游戏文等二次元类作品的世界观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上,会发现小说里的世界带有相当大的想象成分。与传统长篇小说做一个对比,会感受到其中的不同:传统小说写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件,指向的是历史的可能性,而网络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指向未来的可能性。在这方面,《敦煌:千年飞天舞》是有典型性的。

翟羽佳(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自1900年藏经洞被偶然发现以来,“敦煌”已然不单单作为一个地理指称存在,更是成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藏经洞文物、莫高窟壁画、多姿雕塑、雄伟建筑等文化文物共同促进了敦煌学学科的问世。120余年过去了,敦煌学的分支研究与专题研究早已在纵横之间跨越了时代与国界,打破了学科壁垒,呈现出繁荣景象,“敦煌网文”的出现正是见证,王熠所作的这部《敦煌:千年飞天舞》便是其中一部佳作。王熠在创作中结合地域文化与生活体悟,萃取敦煌文化精华,从人与环境的深层互动、介入当下的现实关怀、有温度的青年书写、以及多重叙事视野的开拓四方面完成了对敦煌文化绵延继承的探寻和对现实新貌的呈现。一方面,作品通过有温度的青年书写展现文化传承与时代风貌,在主题内容与人物塑造上聚焦青年精神、文化归属,将敦煌书写从历史追溯、文化呈现引向生存文化的归属之问和青年时代精神的呈现,书中人物饱含着青年人的特有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坚韧无畏的奋斗精神,他们因志趣相同而聚于敦煌,一起演绎了一幕幕气壮山河的敦煌故事;另一方面,作者立足现实反映人民诉求和愿景,以介入当下的现实关怀问询敦煌精神的延绵,让我们在多重交织的故事演进中体悟到了文学的丰盛与敦煌的厚重。场所精神、现实关怀、青年书写,多重主题的关照书写立足于作者的多重叙事视野,她将民间文化、敦煌文化和丝路文化融合,在叙事构思中做出了更具全局视野的突破,作品里涉及到了包括文物、壁画、舞蹈乃至纪录片等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在层层叙事语境的生成中不断赋予小说更深的文本张力和艺术魅力,也开拓出这部作品更具辨识度的文化意蕴和现实价值。

张富丽(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传播处副处长):一、创作主题:现实题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敦煌:千年飞天舞》把壁画的修复工作与甘肃其他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得非常巧妙,传递了主流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从事壁画修复工作的王安之,因为女儿的腿疾,家人的不理解想要回到南方,但正是因为在偶然的一次外出时听到了“宝卷”的凋敝,看到了“宝卷”这种非遗的衰败,体会到了“宝卷”传人的执拗,才激发了他继续修复壁画,而且愿意接受用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创新思维方式来宣传他正在修复的敦煌壁画的决心。这是整本书里非常关键的一个转折点,作者非常巧妙地把敦煌壁画与非遗“宝卷”结合,运用了一种“填坑”的方法,产生的反转的效果。二、创作手法:在遵循传统小说创作规律的基础上,使用了网络感十足的表达方式。网络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对话体”这种形式。这部《敦煌:千年飞天舞》中也多次使用到了这种形式的表达。在对人物的行为举止描述、心理活动描写中,也都非常频繁地使用了比较轻松的、颇为直白的文字表达。整本书既有传统文学的创作手法,又使用了易于年轻读者接受的网络小说的“网言网语”,还充分尊重年轻网友的互动需求,将传统文化发展继承与数字媒介策划运营融合起来。通过现代科技让敦煌壁画活起来、动起来、舞起来、年轻起来,互动起来。三、现实关照:父与子的抗争,反映出剧烈的社会冲突。整部《敦煌:千年飞天舞》通过描写4位有志青年,展现出了三代人的家庭关系,反映了转型社会下的人间百态。另外,本书IP版权转化潜力巨大。作者具有很强的IP向创作倾向。希望能够拍摄出像《山海情》一样具有高IP价值的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作品。

郑焕钊(暨南大学副教授):在近年关于敦煌书写的同类题材中,王熠的《敦煌:千年飞天舞》在主题上无疑是比较独特的一部:它以现实的笔触,聚焦敦煌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当代困境,更以一种理想主义的基调,书写年轻一代运用现代商业战略和数字技术推动敦煌文化遗产更长久保存的故事。小说一开始,就借夏邑和王安之所面临的事业和家庭的挫折,来揭示敦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当代困境。小说通过两人深深的挫败感,揭示了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的保护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独特的民族艺术由于面临着强势的舞蹈及其考级制度而传承难的难题。更通过一家三口游玩途中碰见的民俗文化村国家级非遗宝卷无法适应当下人们的审美文化需求而遭遇的困境,共同揭示了敦煌文化遗产的当代命运。但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对文化遗产传承难以为继的感伤和悼念,而是以网络小说特有爽感节奏,书写了两个因缘际会来到敦煌的年轻人郑旭和凌杰所带来的改变。两人以新生代高科技青年创业者的形象和敢想敢干的青年村官的形象,为敦煌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山乡巨变带来新观念和新动作。小说不仅以一种乐观主义的笔调,书写了数字技术和现代商业对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乡村振兴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同时也对以往文化遗产的商业化运营和数字化运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反思:一般性的文物修复游戏的简单化操作实际上并无益于人们对遗产保护的真正责任,而过度商业化的运作实际上也将为遗产的保护带来更大的负面的影响。小说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想象,展示了郑旭和夏邑联手为敦煌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所设计的一系列数字互动产品所蕴含的遗产数字化传承保护的新观念,践行“借助科技手段使得敦煌更加久远地存在下去”的愿望。

温德朝(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是类型融合,小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传承保护为主线,同时融合豪门恩怨、职场霸总、现代言情、青春成长等不同类型特色,这让文本的厚度和表现力得到极大丰富。与非遗题材网络小说通常聚焦钻研复原某种失传已久技艺或继承发扬某种濒临失传技艺的写法不同,《敦煌:千年飞天舞》显然有更大的格局和站位。作者站在贯彻落实“两个结合”的文化高度谋篇布局,以艺术方式呼吁建设类似华纳兄弟、环球影业、迪士尼一样的文化独角兽企业,通过敦煌飞天舞、飞天手办、纪录片、影视剧改编及其衍生的周边文旅、文创项目,让古老悠久的敦煌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变成动态、由国家“输血”保护变成自我“造血”保护,并带动城市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蓬勃兴盛。作为一部情节曲折、故事性强的爆款小说,《敦煌:千年飞天舞》的“爽文”技巧丰富、“爽点”颇多。比如,悬疑手法的运用,小说开头迅速将场景拉入夜黑风高的大漠戈壁中,连续设置“一封信”“寻找”“假自杀”等多个悬念,牵动读者神经进入故事一探究竟。比如,错位手法的运用,在上海医院里护士误把王安之和夏邑夫妇当成民工,当看到他们开豪车时,所发出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感慨。再比如,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海摩登与敦煌朴拙、江南秀美与戈壁壮丽、豪门公子与小镇青年、大家闺秀与乡村教师、敦煌宝卷濒临灭绝与壁画借助数字技术重生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技法的灵活自由运用,显示了作者较高的语言艺术驾驭能力,给读者带来了妙趣横生的阅读乐趣。

李宸江(兰州大学在读博士):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中国当代文学一直践行着书写时代风云、记录家国命运、关照人民生活的初心和使命,满怀深情地讲述着华夏大地上发生的动人故事,也塑造了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一、时代书写为文本增添价值。从宏观角度看,“新时代”需要网络文学书写新内容。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也发生了变化,亟需用文学的形式进行记录、呈现和传播。从微观角度看,后疫情时代,人们需要对现实形成新认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大众从喧嚣的网络世界拉回现实,对于自身生活的空间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追问,他们亟需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生活的勇气和出路,寻找可以安慰自己的情感共鸣。因此,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成为当下的热门类型。王熠的作品《敦煌:千年飞天舞》就诞生在这样的大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这无形中增添了作品创作的价值和意义。二、典型人物及故事使内容更生动。作品不仅通过四位主要人物的经历展现了年轻人拥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也汇集了家族、兄弟之情,阴谋与利益之争等众多通俗文学的吸睛元素。夏邑、王安之、凌杰、郑旭四人为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能够带动一方水土振兴,围绕着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找到了各自的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三、价值引领使作品更饱满。作者巧妙地将时代的发展课题与小说人物的经历进行了完美融合,使读者既感受到时代独有的魅力,也激励出自身奋斗的决心和热情。这种书写是对时下年轻人中流行的佛系和丧文化的破除,是对新时代新青年主流价值观的一种重建。当理想在现实中受挫,他们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数字敦煌解决亘古难题、“敦煌元宇宙”项目开发、敦煌文创风靡全球、乡村留守儿童舞蹈逐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助力民生大事,每件事都是他们对于信念和梦想的生动实践!

张珈源(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碰撞”与“对话”是贯穿《敦煌:千年飞天舞》整部作品的重要线索。基于情节推进,鲜明而多样的差异在作品中得到勾勒:敦煌这个处于内陆、稍显闭塞的县级市与沿海国际大都市上海之间的不同,阡陌交通、鸡鸣狗吠的乡村景色与日新月异、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观之间的分别,根生于千年地域历史中的敦煌文明与来源于现代社会的商业文化的碰撞,情怀为先、重情重义的文化思维与获利为先、机会导向的商业思维的冲突,还包括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与对资源过度依赖且污染较重的重工业之间的路径选择……在这样的“碰撞”中,敦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各位角色试图赓续文脉的执着共同为多样的差异与“碰撞”提供了“对话”的可能。如何将“千年的文化底蕴、厚重的人文故事、巨大的群众期望”转换成能够适应现代的“有足够故事性和传播性的产品”,成为《敦煌:千年飞天舞》关注与探讨的问题。作品中“敦煌元宇宙”的版权开发思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与“数字敦煌”理念一起,成为“对话”实现后的重要成果,也与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保护敦煌的虚拟工程遥相呼应。当既有的文化资源与新生的传播媒介、商业模式相结合,当雍容华贵的民族风格与前沿科学技术汇通,传统文化在跨越时间与空间之后依然焕发着别样的生命力。作品提到了诸多敦煌周边开发的可能性,如开发联名玩具、手办、滑板等,都是值得借鉴且具备转化价值的思路,涉及的传播媒介也不仅包括传统的叙事手段,如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还包括VR视频等模拟现实的虚拟新技术、敦煌文物保护APP等。这些载体与敦煌历史、文化和美学风格交汇,不仅完成了对敦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而且最终反哺了塞外关隘的实体经济,真正完成了全民对于保护敦煌的认知与参与。由此,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敦煌才能走向“越来越腾飞的未来”。

刘金龙(网络作家):《敦煌:千年飞天舞》是一部信念坚定、胸怀梦想、肩负使命和担当的新青年的奋斗史、逐梦史,是当代无数新青年的生动实践和缩影写照。文中的王安之,一名大学毕业后来到敦煌参与壁画修复工作江苏青年的人物设定,就是想通过他来反映那些受到敦煌的召唤,从五湖四海赶来,将一生都奉献给敦煌的历代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我时常想他们是否也在无数个深夜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但最终仍然选择留下。王安之的妻子夏邑,则是当年学校的“飞天女神”,放弃了家中优渥的条件,仅凭一腔热血就来到飞天故乡,敦煌舞的发源地一探究竟,靠一己之力传播传承。当然,故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这才是现实,这才符合独在异乡打拼的普通人的境遇,哪有那么多风花雪月,更多时候是在现实冲击下的患得患失和不知所措,这才能够衬托出坚守者的不易和伟大。而凌杰和郑旭的出现,则给故事注入新的活力,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阳光乐观越挫越勇的精神,让人眼前一亮,原本似是已无法开解的死局在他们的坚持下呈现转机。当然,对于作者来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王熠这部作品的创作实践,她在写这部书之前,查阅了大量资料,比如要写敦煌壁画的保护,那必须要对现在的一些工艺有全面的掌握。要将“莫高精神”写的传神,自然是要设身处地的去了解一代又一代敦煌“守护神”的故事。另外为了获取创作素材,还多次实地走访,期间与敦煌研究院的一些工作人员进行了反复沟通和交流。这些鲜活的案例也是这部作品能够写好的一大原因,也是我们很多现实题材作家所需要学习的。

横扫天涯(网络作家):《敦煌:千年飞天舞》作为一部深入探索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巧妙地将千年敦煌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将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招商引资等现代社会的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画卷。作者冰天跃马行塑造了凌杰、郑旭、王安之、夏邑等一众颇具鲜明特点的角色,各具特色,性格鲜明,既有历史人物的影子,也有现代人的情感与追求。通过这些人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厚重与深沉,同时也能体会到现代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挣扎与成长。故事情节上设置的巧妙而富有张力,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线索,将文艺传承、山乡巨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使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深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通过对敦煌文化的呈现,引发了读者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同时,通过现代人物的故事,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如生活压力、情感困惑等。这些现实问题使得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总之,《敦煌:千年飞天舞》是一部兼具历史深度与现实意义的网络文学作品。它通过对敦煌文化的深入挖掘与现代情感的细腻描绘,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引发了读者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刻思考。这部作品无疑将成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广大读者品味与珍藏。

玄竹(咪咕阅读责编):《敦煌:千年飞天舞》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成功地展现了敦煌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作者精心构建了多个有深度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和背景都紧密地与敦煌相连,体现了作家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深厚情感。在人物塑造上,小说中的夏邑和王安之夫妇、凌杰与郑旭等角色都栩栩如生,各自有着独特的故事和性格。夏邑,一个来自上海的舞蹈家,选择将自己的才华带到敦煌,用舞蹈温暖那里的孩子们。她的丈夫王安之则是一位致力于修复敦煌文物的专家,通过他的努力,许多受损的文物得以重现光彩。而主人公凌杰则是一个有着高尚理想的年轻人,他放弃高薪工作,选择到敦煌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与郑旭一起努力打造数字敦煌,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在内容层面,小说通过讲述这些人物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当代青年对敦煌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他们不仅关注敦煌的历史和艺术,更用实际行动去保护和发展这片古老的文化遗产。这种对文化的敬畏和热爱,无疑会激发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之心。此外,小说的结构也值得称赞。作者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文学的严肃、逻辑、艺术性与网络文学时尚感、豪门剧情等内容特点,使得小说既有传统文学的韵味,又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这种两种文学体的完美结合,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总的来说,《敦煌:千年飞天舞》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更是一部承载着敦煌千年文化、历史与艺术的精神传承之作。作者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文化洞察,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到敦煌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部小说无疑将成为一部写敦煌的精品之作,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深刻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朱钢(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冰天跃马行《敦煌:千年飞天舞》融合了诸多的现实性元素,有效丰富了叙述容量和意味。多声部的对话关系,既有不同地域文化、历史与现实的观照,又有人物性格、形象和命运的对比,使讲述更为立体,故事更有层次和张力,又传递了令人动容的精神力量。抽取网络文学类型小说中的个人成长、职场人生、当代商战、青春言情和豪门宅斗等“爽”点,以悬疑、情感、神秘等设置,生发新的故事情节和讲述手法,从而拓宽了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视野和内容。郑旭、夏邑、王安之、凌杰等四位当代年轻人的命运与古老的敦煌产生了奇妙而又平实的交集。敦煌是他们重新认识人生、开始新的成长宏大而又深邃的背景。这样的背景是工作性的岗位,又是浓厚文化的场域,他们找到了发挥自身才华的新机遇,又承惠了敦煌的独特审美和精神滋养。小说对人性有着多向性的刻画,并如实地揭示了敦煌在当下所面临的痛点,表达了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某些境遇。人物的生活行走与敦煌的保护和开发,有着相似的曲折过程,从而形成了内在逻辑统一的叙述,并具有了紧密的相互隐喻之意。西部的传奇、古典的魅力、文化的神韵和现代青年的人生足迹,共同绘制出具实的生活质感。作者对敦煌文化怀有深厚之情、对当代年轻人的前行有着切身体会,并将此作为叙述的基本情绪和终极关怀。因而,她的写作有温度的写作,让敦煌文化有了生命体温,与人物有了共情。作为以传统文化为叙述底质的现实题材作品,《敦煌:千年飞天舞》在讲一个好故事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活化,有着积极的探索。小说基于人物的行为和敦煌的特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转化贡献了许多新的思路,特别是“数字敦煌”的概念和相关的周边开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意。这是小说叙述的一部分,又是网络文学主动参与文化建设和旅游开发的善意表达。小说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现代意识浸染中的家国情怀和闪光理想,让我们看到敦煌极为陌生一面的同时,感受了敦煌未来可期的新魅力和新活力。在传统文化中生长,在新时代有意味地飞翔,《敦煌:千年飞天舞》正在参与网络文学为文旅融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的新进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