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以书弘道—徐兆寿联合楼宇烈、莫言、贾平凹等众多文化名家共同倡导大学生书写经典,传承文脉

2025年9月24日,“以书弘道——徐兆寿书写作品展”在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一楼展厅隆重开幕,来自社会各界以及西北师范大学的学子数百人参加了本次开幕。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西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克恭,甘肃农业大学原副书记胡云安,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利邦教授,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彭金山教授、姜宗强教授,兰州大学程金城教授、陈新民教授,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马刚,《工人日报》驻甘记者站站长康劲,甘肃省书法家副主席、甘肃省文化馆研究馆员任继军,省书协副主席、武威市书协主席翟相永,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纪录片导演秦川,知名文史学者、著名书法家、资深新闻媒体人王文元等嘉宾及书法界、美术界、社会各界人士,西北师大师生代表等百余人参加开幕式。此次展览由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中外写作中心、共青团西北师范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

徐兆寿书写作品展开幕式

展厅局部

本次展览以“书写经典,传承文脉”为主题,由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常务副主任、作家、学者徐兆寿发起,并联合楼宇烈、莫言、贾平凹、连辑、李敬泽、刘醒龙、欧阳江河、刘亮程、陈福民、谢有顺、王登渤、王正茂、马步升、叶舟、杨光祖、严文科等众多文化名家,共同呼吁大学生抄写经典,传承中华文脉。多位文化大家为展览题字、寄语,表达了对经典书写与文化根脉延续的深切关怀与共同责任感。

展厅局部

参观展览的师生

参观展览的师生

在开幕式上,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逵夫先生在致辞中说道,我们一直有抄写经典的传统,研究文学一定要读古代经典。书法应该走正道,要以楷书、行书为主,要让人看得清楚。举办这样一个书展,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对书法的正确理解,引导大家在书法上真正地体现出汉字的规范和汉字之美。

赵逵夫致辞

甘肃省人大原副主任、西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克恭做了致辞,他指出,以书弘道实际上是道气合一。在书写的过程中,字的方圆、笔画的横竖、墨色的浓淡、章法的疏密无不彰显着一阴一阳之谓道。

陈克恭致辞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利邦在致辞中指出,徐兆寿将学者的治学追求、作家的文化责任与教育者的使命感融为一体,引导青年学子在抄写经典中理解文化、在笔墨磨砺中体悟精神。既承续了中国古代“六艺”的传统内核,又契合当代教育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可谓是一种跨越古今、兼顾文道的教育探索。

马利邦致辞

兰州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程金城在致辞中说,用书法书写古代圣贤们的经典作品,并且展出,以此作为悟道和传道的一种方式途径。既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美的弘扬,也是中国文化原点精神在当代的活态传承,能使我们感受笔墨间的宁静和力量,在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陶冶的同时,也能感受文人的精神世界,理解经典的内涵。

程金城致辞

开幕式最后,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常务副主任、传媒学院徐兆寿教授致答谢词。他说,做这次展览的初衷,是因为在这个数字、AI 和音视频的传播时代,书写可以体悟中国文化的心法。在他三十六岁时开始与孔子、老子、鸠摩罗什等圣贤结缘,五十岁以后又遇见了伏羲、大禹,正是如此多的先贤让他有了弘道的愿望。同时特别感谢楼宇烈、莫言、贾平凹、连辑、李敬泽等众多文化名家的支持,共同呼吁大学生抄写经典,传承中华文脉。最后,他呼吁更多的人拿起毛笔或钢笔,重新书写,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当日11时,“以书弘道”学术座谈会在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会议室举行,会议由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副主任杨天豪主持,胡云安、彭金山、姜宗强、翟相永、马刚、秦川等众多学者及西北师大师生齐聚一堂,围绕“经典的当代价值”“书写的文化意义”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徐兆寿致辞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彭金山说,“以书弘道”不是书法展览,是书写展览,书写的都是经典。这些经典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徐兆寿的这个展览是要弘道,他非常的坚定。这在当前特别有价值,我希望他能够走出一条开阔的路。

甘肃省文联副主席、西北中国画研究院院长马刚教授说,这个展览体现出徐兆寿身上的君子之风。我们中国人的行为举止、生活方式都跟书法密切相关,汉字的比例、结构含有人、道、天所有的规则和规律。

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纪录片导演秦川说,中国书法三千年,从古到今一直是我们全体识字的中国人的必修课。我们每个人都是书写者,每个人都是书法家。书写经典除了体验汉字之美,还可以接续伟大的中国经典。通过书写,我们才能够深刻体会经典真正的思想内涵。

与会学者嘉宾专题研讨会合影

甘肃省书协副主席、武威市书协主席翟相永指出,此次展览的重点不在于书法,而在于徐兆寿以毛笔抄写经典,书写自我内心深处的感触。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青年一代心气浮躁,已经不读经典,通过抄写经典,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年轻人静下心来,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原院长、教授姜宗强说,此次展览让他感触最深的是三个词:经典、道、书写。经典是神圣性的、关乎人性的,也是需要不断书写和诠释的,经典应该与我们每个个体相关。当我们用毛笔书写经典时,我们是在与古代圣贤对话,是在与心灵对话,是转“识”为“智”的过程,这是此次书写作品展最大的启发。

工人日报社甘肃记者站站长康劲说,以书弘道是一个行动,它不仅是一个书法人的责任,也不仅是一个文化人的责任,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阅读经典,书写经典,弘扬经典。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新民说,今天人人都可以通过书法致敬经典,从经典当中吸取圣人贤者的智慧和做人之道,同时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一个人只有静下来,才能够悟道,而书写的方式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普及性。

“以书弘道——徐兆寿书写作品展”不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种文化行动。它通过名家与学子的共同参与,让书写经典在当下焕发新的光彩。正如多位嘉宾所言,经典不应仅仅是阅读对象,更应成为可以书写、可以体验的精神养分。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中,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必将得以延续与升华。

参观展览的师生

开幕式合影留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