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绘制精谨细腻“工笔画”,谱写新时代甘肃文旅强省建设新篇章

绘制精谨细腻“工笔画”,谱写新时代甘肃文旅强省建设新篇章

——写在“一会一节”即将开幕之际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7月30日,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即将在甘肃甘南盛大开幕。今天,我们邀您一起,用盘点、解读、数据、图文的视角,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开启为期一个月的“一会一节”甘肃之旅。

1.jpg

甘南迭部扎尕那

交响丝路·如意甘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奏响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交响乐”。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贸易大通道和文明大动脉,四大文明交汇融合,六大宗教包容并蓄,不同文化碰撞融合,各民族和谐相处,谱写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繁荣发展的“交响曲”。新时代,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地区和区域合作战略基地,承接着共建丝路的历史荣光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把丝绸之路甘肃段称之为“交响丝路”,既是历史的写照,也是现实的呼唤。

2.jpg

陇南官鹅沟

“如意”寓意吉祥,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事物和美好未来的期冀。把甘肃比作“如意”,形神兼备。在伟大祖国版图上,甘肃“贯通东西、坐中连六”,就像一柄精致“玉如意”镶嵌在内陆,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保障国泰民安的坚固屏障,可谓“形态如意”;这里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丰富,黄河文化、农耕文化、丝路文化、医药文化、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拥有除海洋和岛礁外的各类地形地貌和旅游资源。来到甘肃,可以尽情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体验无穷意味,可谓“姿态如意”;始祖文化、自然奇观、英雄史诗,构成了甘肃独特而丰富的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美美与共、天人合一的大美景象,民风淳朴、交通便捷、产品多元、服务上乘,使这里成为品质旅游的目的地,走进甘肃就如同行走在珍宝般的“如意”之上,带给您的是心有所想、必有所获的如意之旅,可谓“心态如意”。近年来,全省文化旅游行业坚持不懈打造“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创造了重点指标高质量增长稳居全国前列的“甘肃速度”。

3.jpg

永靖黄河三峡

丝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肃

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占全国总长度二分之一,世界总长度四分之一。从甘肃版图看,几乎全境横卧在丝绸之路上。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省区文化旅游像甘肃这样深刻烙下丝路印记。打响丝路品牌,既是甘肃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更是做强文化旅游的重大机遇。借助地处丝路的独特区位优势,甘肃已成为有故事、有颜值的文旅热点地区。

4.jpg

张掖七彩丹霞

围绕“丝路文化”主题,将丝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平凉、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打造成重要旅游目的地,将莫高窟、嘉峪关、麦积山、崆峒山、黄河三峡、黄河石林、张掖丹霞、武威雷台等知名景区打造成丝路旅游高端精品产品,甘肃丝绸之路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等7条精品文化旅游带入围国家规划。

5.jpg

嘉峪关关城

围绕“户外运动”主题,在位于北纬39度“黄金滑雪带”规划建成滑雪场17个;将“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及丝绸之路汽车拉力赛、穿越戈壁汽车挑战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永靖龙舟赛、漳县攀岩精英赛打造成为国家著名旅游体育赛事品牌;立足河西走廊辽阔壮美的地形地貌,规划建设自驾营地120个。通过将户外旅游产品打造成心灵成长和户外拓展励志的知名品牌,带动甘肃户外旅游呈现生机勃勃的强劲态势。

6.jpg

兰州黄河风情线

五大支撑+“首位产业”

核心景区支撑。依托富集高端的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了20个大景区,建立起了“管理委员会+旅游开发公司”及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利用的“五统一”管理运行模式,加速了文化旅游资源向线路产品的转化,彻底改变了丝路旅游有听头、没看头,有说头、没玩头的局面。

7.jpg

《丝路花雨》剧照

融合创新支撑。打造了《丝路花雨》《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绝色敦煌》等一批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推出了“丰收了·游甘肃”“春绿陇原”等大型主题文化旅游产品,推出了酒泉“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等一批户外旅游业态,建成中医养生旅游基地22家,培育了一批集观光、采摘、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形成了敦煌月牙小镇等一批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旅游小镇,催生了一批跨界融合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板块联动支撑。坚持板块化布局,集群化联动,错位化发展。将全省14个市州分为河西五市丝路旅游区、陇东南五市祖脉旅游区、沿黄四市黄河风情旅游区三大特色旅游板块,进行错位联动打造,在板块内形成了设施联通化、产品差异化、服务标准化、市场一体化、组织高效化的发展模式。

8.jpg

平凉崆峒山

智慧文化旅游支撑。面对加速来临的大众化、散客化、智能化旅游及5G时代,率先在全国推进“一部手机游甘肃”,正在成为游客出行的好助手和市民居家生活的好帮手,荣获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巅峰大会“突出贡献奖”。率先完成4A级以上景区与国家、甘肃省级文化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对接,建成甘肃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接入11个行业、93个景区数据,日均处理数据7亿条,荣获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数字文旅先锋奖”。在全国率先策划建设文化旅游内容云,联合20家网络平台,近两年完成甘肃文化旅游核心信息网络曝光量46亿次,荣获各类宣传营销大奖23项。

家国情怀支撑。自觉融入脱贫攻坚国家大计,通过美团点评、携程、途牛、爱奇艺等10多家平台,建成甘肃农产品在线销售平台,大力推介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和绿色特产,其中美团营销土豆3000多吨、洋葱120吨、山药60吨,使甘肃土特产走进北上广市民餐桌,进而助农增收。争取美团将285万骑手服落户甘肃加工,通过建立“扶贫车间”,带动本土企业发展和当地群众增收。策划推出“一包如意走丝路”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联合省妇联“陇原巧手”,组织农村妇女参与项目手工制作,进而就业增收。

9.jpg

金昌紫金花海

机构改革及文化旅游部门合并组建以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完善服务与优化环境并重,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取得新突破。2018年,甘肃旅游接待人数3.0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60亿元;今年1至6月,全省共接待游客1.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6%和31%。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占全省GDP的7%,在十大生态产业中居于首位,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甘肃文化旅游产业,既是壮大经济实力的首位产业、推动转型升级的生态产业、助力绿色发展的美丽产业,又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公益产业。“一会一节”即将开幕之际,甘肃文化旅游诚挚欢迎四海宾朋齐聚甘肃甘南,分享滋润心田的文化盛宴,开启共享美丽的旅游之约,齐奏共建繁荣丝路、共助脱贫攻坚、共创美好未来的时代乐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