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唐代丝绸之路上波斯商人的样子
多年来,考古出土的唐代胡俑中背行囊弯腰者较为多见,海内外学术界许多研究者都将他们定名为“步行胡商”或“波斯胡商”“大食商人”,指代穿越茫茫西域丝绸之路的商人。凡是向人们展示丝绸之路商贸时,就会摆出这类胡商形象的陶俑。
-
《悬泉汉简(肆)》整理校读工作取得新进展
《悬泉汉简(肆)》后期整理及审稿定稿会于4月28日至29日在甘肃兰州举行。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大赛成功举办
传承中华文化,讲好时代故事。5月10日—1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大赛决赛,在甘肃简牍博物馆成功举办。
-
独家揭秘悬泉汉简最新发现!《简牍探中华》推开丝路驿站之门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是司马迁笔下古丝绸之路的盛况。随着时光流转,这派繁荣景象渐次湮没在历史更迭中,直到20世纪90年代悬泉汉简的出土,才得以复现。作为两汉丝路上的实时档案和原始记录,悬泉汉简将如何讲述古丝路上的生动往事,又将揭开哪些历史谜团?
-
甘肃省文联举办全省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培训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提升全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系统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新时代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质量,5月9日—11日,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全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培训班。
-
守护好莫高窟这座世界文明的宝藏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首站就是敦煌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今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究竟是什么让千年文化瑰宝璀璨依旧?我们循着总书记的足迹,在春天的莫高窟找到了答案。
-
5月12日晚八点档!锁定央视综合频道《简牍探中华》
悬泉置是汉代丝绸之路上的大型驿站,出土于悬泉置遗址的悬泉汉简时间跨度长达二百余年,它们见证着茫茫戈壁上汉朝与西域各国往来的历史。这批简牍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们又将揭开千年丝路上哪些历史谜团呢?5月12日晚八点档锁定央视综合频道《简牍探中华》,一起探秘悬泉汉简!
-
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 2024年甘肃省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在陇南启动
5月12日,2024年甘肃省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系列宣传活动在陇南启动。
-
遇见武威文庙 触摸历史文化
雕梁画栋,飞檐凌空,牌匾林立,古树参天,清静幽雅……“五一”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崇文街172号的武威文庙,欣赏古风古韵,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书香儒风。
-
言之有“物” | 年方千百正青春
语言是活着的历史。汉语,兼具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蕴藏着深邃广阔的历史信息。“奉为圭臬”“洛阳纸贵”“扶桑若木”“闲得五脊六兽”……那些我们代代相传、日用而不自觉的言辞背后,藏着怎样的古代世界?与之对应的文物,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具象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虽已远去、依然鲜活的历史,可感可触,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