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甘肃省文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
4月23日,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在甘肃艺术馆开班。
-
天水伏羲庙匾额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天水伏羲庙又名“太昊宫”,是一座专门祭祀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的明代建筑群。现存建筑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伏羲因创画八卦,奠定中国易学基础,开启中华哲学之源、文明之源,被尊称为“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天水伏羲庙也被人们尊称为“中华第一庙”。
-
源头与巅峰·甘肃彩陶何以享有如此盛誉?
甘肃也称陇原,其地形狭长,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的彩陶文化,留给后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诗书成韵——秦理斌书法小品集”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诗书成韵——秦理斌行书小品集”将于4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期至2023年5月8日。该系列展旨在展现新时代书风、彰显新时代精神,对于弘扬与传播艺术精神,发现与推广优秀艺术家与艺术家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
王学斌: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不曾断裂
“百万年的人类史”的结论得以印证,很大程度上是借用体质人类学中“人种学”研究方法,对远古人类骨骼所包含的诸多客观信息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实现透过骨骼遗存提取人类信息。
-
甘肃省文物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
4月23日上午,甘肃省文物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
-
“云上”游敦煌,“再造”藏经洞
4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的“数字藏经洞”被“开凿”而出。现代科技让千年文物在数字世界永久保存,也让这个遥远又神秘的洞窟变得触手可及。指尖轻点,甚至可以“穿越”至晚唐、北宋、清末,感受藏经洞的前世与今生。
-
《云赏敦煌》英文第五集:大梦敦煌 心之所向
唐代社会的繁荣发展造就了灿烂的佛教艺术,莫高窟第96窟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窟内雄伟壮观的北大像和窟外巍峨耸立的九层楼,都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广阔胸怀和文化自信。
-
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之路—读《从张骞到马可·波罗》
丝绸之路,一直属于历史学的研究范畴。在中西交通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科中,丝绸之路研究长期占据着核心地位。古代中国与西亚、欧洲和非洲的交往历史,在丝绸之路的研究框架下,往往能得以充分展现。如今,有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古今对话激活一系列研究项目,古老的丝绸之路研究再逢新春。
-
甘肃省民政厅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中央和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相继召开后,甘肃省民政厅立即掀起了主题教育的热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将主题教育中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用实际行动、工作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彰显民政特色,展现站位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