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居延新简·甲渠吏廪食名籍

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内。木简42 枚(出土编号EPF22:83-124)。完整者长23厘米,宽1.2厘米。中间有残断和连缀,是一组甲渠候官官吏领用口粮的记录。每简都记载了吏员的姓名、职务、所属隧名、某月口粮、领谷数量、领取时间、是自取还是别人代领等七项内容。虽然格式单调,但综合考察,该组简文所记载的人名、隧名、吏卒的口粮标准以及正月到十二月的发放记录,对研究居延边塞的烽燧分布系统、每隧戍卒的配备以及当时的粮食供应情况具有重要价值。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甲渠吏廪食名籍

阅“牍”延伸

一、甲渠塞廪粮吏卒知多少

西汉居延甲渠塞沿古老的弱水流域,修筑了绵亘不绝的数百公里的塞城、烽燧等军事防御工程。根据居延汉塞遗存的烽燧和汉简记载,甲渠候官下辖10个部,共有72个烽燧。

李均明在《汉代甲渠候官规模考》一文中对甲渠候官的规模有详细的考证。他认为,甲渠候官的吏员总数通常在106-108人之间,以108人的编制居多。甲渠候官所辖部燧的戍卒总数在240-300余人之间。出现数量上的摆动,当与当时的戍卒一年一轮换,以及边塞部燧调整等有关。这样粗略统计下来可知甲渠候官吏卒总数通常为400人左右,按每人每月廪粮三石计,一年候官则至少需提供一万四千四百石粮食。

另外,还从汉简记载得知,除了屯戍的在编吏卒外,另有一些编制之外的吏卒家属们也是有廪粮的,这部分廪粮的数量当不在少数。

二、当兵吃粮不容易

两千前年的河西边塞位于大漠戈壁之上,气候恶劣,戍边条件异常艰苦。成千上万的戍卒们离开温润的内郡,跋山涉水来到西北的敦煌、居延边塞从事屯戍劳作,按月领取口粮。所有的吏卒需要日复一日从事各种杂役劳作,以及严苛的考课,才能每月从官府处领取到“三石三斗三升少”的口粮。

行道途中的危险

在两千年前,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简陋,途中亦有很多困难难以克服,所以人们轻易不远行。官员和使者沿途可以得到官方驿置提供的食宿,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可能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但是一旦政府要求移民实郡,或者征发劳役戍边,他们就不得不选择出行。河西汉塞烽燧遗址出土了大量屯戍吏卒的日常生活和劳作的遗弃物,如麻鞋、革橐、雨具等,这些文物可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年人们远道而行的艰辛。

肩水金关遗址出土汉简“·檄谓骍马农令,田卒九人行道物故,爰书问同车邑子移爰书都”,简文内容大意为官府发出檄书,追问九名田卒死于途中之事。“行道物故”就是路途中死亡。由此可见,从中原内地到河西边塞的路途是多么艰辛和危险。

水土不服的苦痛

居延地处西北边塞,气候干燥,夏季酷热,冬季严寒,长途跋涉而至居延边塞服役屯戍的内郡戍卒,初来居延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稍不注意就会生病。从居延汉简的记载可知,居延地区屯戍吏卒常患的疾病主要是伤寒、寒热、伤汗、温、肠澼等。

戍务劳作的艰辛

居延边塞为汉王朝在西北设置的防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扰的重要军事要塞,在居延边塞服役的屯戍吏卒是居延地区除户籍民外最主要的人员。候望侦伺就成为居延边塞屯戍吏卒一项最为基本的任务。就候望任务而言,烽燧吏卒的职责主要有二:一是谨候望和警烽火;二是日迹和巡视天田。日迹是汉代巡逻制度的重要活动之一,即察看天田上是否有人马偷越的痕迹。从汉简记载可知,在干燥酷热的荒漠戈壁巡视天田是一项比较艰苦的劳作,力乏焦渴之下容易让人出现头晕目眩的状况,边塞劳作之苦亦可见一斑。

除常规的日常工作外,戍卒还要从事大量的非候望类的劳作,如修筑烽燧亭障、制作土墼、维修粉刷堠楼亭坞、割伐茭草芦苇、伐薪烧炭、炊养、管理菜园、拾取马粪、清理狗笼,有能者还要织鞋履席筵、编织苇器、木材加工等等省作。

送春迎夏的思念

在汉代,路途遥远,车马很慢,一封书信,要送走春迎来夏,见字如面,这样的情感体验也是今天信息畅达的人们所追慕的。

随处可见的电子产品早已代替了车马邮件,一条消息,一通电话,一个视频,就能将信息传到大洋彼岸,更能收到实时反馈,再也不用经历写信那么漫长的过程。然而,我们眼里可有可无的信件,在那个“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的战乱年代,却是无数将士们心灵的寄托,他们用一封封家书抚慰战场之苦,聊表思乡之情。“塞上诚毋它可道者”,唯有尺牍一封寄思念。在河西汉塞出土的数万枚简牍中,留存了不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感情丰富的私人书信,这些信件再现了两千年前古人以书信传递信息,表达思念的生动画面。

缺衣少食的窘迫

在居延边塞,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沿弱水开通沟渠引水浇灌农田。当时种植的粮物有粟、麦等,这些也是人们日常食用的粮食。遇到饥荒人们就会想办法通过渔猎采摘形式获得食物充饥(居延新简·建武六年赵良劾状)。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居延边塞人们生活的不易。

边塞戍卒的衣物供给并不是充足的,有相当部分是自备的。甲渠候官遗址出土了一封书信《元敞致子惠书》,内容主要是元敞向好友子惠借裤子穿。七尺男儿,连裤子都得向朋友借,令人倍感心酸。我们无法得知元敞是否借到裤子,但是短短一封信就透露出边塞戍卒缺衣少食的窘境。

归根到底一句话,当兵吃粮不容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