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声中画外音:“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正值华芳英年,四十三年,我们参与并见证了我们党带领中国社会和中国各族人民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这是甘肃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站军休艺术团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精心创作的情景歌舞剧《脚步声声路漫漫》的一段。该剧艺术地再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讲述中国故事,演绎中国道路,展现中国精神,表达了老军人、老党员为党的百年华诞真情献礼的心愿。“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从2013年成立至今,这些平均年龄59岁,在艺术天地耕耘了数十年的老兵们,即便青春已逝华发苍苍,依然壮心未已、情系舞台,他们发扬部队“能吃苦、打硬仗”的作风,苦学乐理、苦练动作、苦背歌词,用心抒写伟大时代,通过大量的歌曲、诗歌、话剧、快板、舞蹈和情景剧等原创作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各界群众、解放军官兵唱响时代主旋律。
为礼赞新时代唱好合声
老党员对党的感情最深,老兵对党的事业最忠诚。“我们艺术团成员都是一群退了休的老兵,虽不是职业团体,却有职业之专;虽不是职业演员,但有职业之责。《脚步声声路漫漫》情景歌舞剧因大跨度地演绎我党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参演人数将近40人。要用几个月排练达到演出要求,困难可想而知。我们把剧目筹划、编创、排练和演出当作学习党史,自我淬炼党性、自我教育和提高党性观念的全过程。”军休艺术团副团长相红介绍说。
合力出战斗力。团员们都是分散安置休养的军休干部,最远的住在20多公里开外的安宁区,早上6:30起床,6:50出发,来回路上需要三小时。有的是上有老下有小,排练日不是请邻居帮忙照看老人,就是请钟点工接送小孩。有的同志刚出院不久就投身到紧张的排练之中,唯恐错过这次“献艺”机会。
榜样出凝聚力。编导李晓兰让大家感动。她是原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高级化妆师,担当《脚步声声路漫漫》的编导任务。从音乐选用、情节架构和舞蹈设计,尤其是构思和准备阶段整夜整夜牵念的睡不着觉,认真态度和专业的执着激励着整个团队。她说:“大家信任我,我不能让大家失望,为了给党的百岁生日‘献礼’,累翻了也值”。每次几个小时的辅导排练,她始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一刻也不休息,即使累的满头大汗也顾不上去擦。殊不知她是做过脑部和肝部等4次大手术、身患多种疾病66岁的老同志了。
为军休文化定调扬声
“春华秋实岁月新,青山染成岁月画。身退心系中国梦,强国富民千万家。”这首原创的《军休之歌》道出了广大军休干部“退休不褪色,离职更励志”的情怀和初心。
发扬传统,自编自演。艺术团成立伊始就成立了创作组,把讴歌新时代、弘扬正能量作为立团之本;把写军休生活、歌军休先进、演军休人生作为建团方向。近年来,创作队伍不断壮大,陆续原创作品20余部(篇)。78岁的沙庆军是原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高原文化工作队独唱演员,是“长字辈”老军休。他自己年老体弱,还要照顾卧病不起老伴,但依然利用闲暇写词作曲,改编京剧。他说:“为军休写歌谱曲,是我的荣誉,也是我的职责”。
助力扶贫,文化下乡。陇南市礼县红河镇同心村是甘肃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站脱贫攻坚的帮扶点。“七一”前夕,艺术团驱车350公里到同心村开展脱贫攻坚慰问演出。原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高原文化工作队独唱演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陇原最美退役军人”,84岁的团员王桂祥坚持随队下乡,冒着酷暑自弹自唱《长征》,台上台下掌声雷动,一片叫好。老乡们说很难看到这么丰富精彩的节目,《共筑中国梦》唱出了我们老百姓的致富梦,小品《村长开会》是演我们自己,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为文艺盛宴助乐添彩
艺术团有6位国家一级演员和高级职称。多年来,他们坚持声乐和形体训练,在演出之余还热心培养文艺爱好者。
“紧密联系军休工作实际,发挥其艺术特长,创作和演出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弘扬军队优良传统、反映军休丰富生活,展现军休人员精神风貌,倡导健康快乐军休文化。丰富和满足军休人员精神文化需求”。这是艺术团的目标任务之一。每年“八一”、国庆、中秋、重阳和春节排演的精彩节目,已成为社会各界期盼的“文化盛宴”。
今年七一、八一期间,艺术团开展了“情系消防指战员 送温暖办实事”系列文艺演出活动,深入兰州市、兰州新区的消防基地,为近千名消防指战员送上了精彩演出,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弘扬军休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百年华诞提供精神动力。
一切都难在坚持,贵在精神,精在作品,利在军休。为了演出,艺术团团员自费购买了不少道具和舞台用品,团员也从前期的7、8个发展到现在40余人,不断发展壮大。这支军休战线的文艺轻骑兵,将始终引导退役军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展示老兵风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