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不一样的“战袍”一样的抗“疫”情怀——兰州市城管委共产党员徐会江留守“大后方”同心战“疫”

每一场战斗,聚光灯习惯给予一线奋战人员,其实还有一大批人,因为分工,他们需要在“大后方”保障支撑,他们没有感人的“请战书”,也没有冲在一线的先进事迹,但留守也是一份坚守,留守的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倾情奉献,同样彰显着责任与担当。

甘于人后 勤于人先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牛向来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工作起来的徐会江用“老黄牛”形容他很贴切。徐会江,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垃圾分类管理科副科长。个子不高、身材偏瘦、言语不多,小身板的他看着不咋“靠谱”,干起工作来的他却一点也不“马虎”。今年41岁的他,已经是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党员干部,曾经的从军经历锻造了他勇于担当、甘愿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他一直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常常早上第一个到办公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加班加点是他工作的常态。

疫情突起,根据兰州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一级单位留三分之一党员干部负责处理业务工作,其余党员干部全部下沉社区,到疫情防控一线协助社区开展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徐会江选择留守“大后方”处理业务工作,让前方下沉社区、奔赴一线的同事不再有工作上的“后顾之忧”。

疫情期间,分类科的工作并不比平时少:撰写《兰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实践》发言材料、代表兰州在NAMA项目国际会议交流发言材料;制作投放“分类不停歇 疫情不松懈”微信朋友圈图文广告,指导疫情期间垃圾分类工作;收集各区10月份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指导填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平台信息;指导撰写第三季度考核通报,按时完成上级部门要求报送的有关资料;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启用无人机对城区集中隔离封控小区、重点医院周边,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市容秩序进行航拍巡查,发现满溢、垃圾堆积、清理不及时、人员聚集、占道经营、流浪犬等问题及时交办辖区解决处理……留守办公室的他同样是每天起早贪黑,早出与晚归,同样是放弃周末假期,留守与坚守,收集资料、撰写材料、上传下达;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宣传报道,分类不停歇,防疫不松懈……除了科室工作,他还兼任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机关党委第三支部宣传委员以及单位主要领导的联络员,需要协助支部书记完成支部建设任务,及时完成主要领导交代的各项任务。每天的他马不停蹄的进进出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看不到的地方他也在为疫情防控竭尽全力。

留守间隙 同心抗疫

10月24日,星期天,这一天是徐会江唯一不用回单位处理工作业务的一天,这一天也是徐会江大儿子的生日。早上一大早,徐会江就早早的去附近的菜市场买了儿子爱吃的菜品,并在网上给儿子订了生日蛋糕,和刚起床的妻子草草交代了两句后,就迅速到所在街道福兴南社区报到,作为一名志愿者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社区工作安排,白天他主要负责核酸检测的秩序维护,现场的他不断的提醒居民保持安全距离、有序等待核检,帮助老人提前申请健康码……同时,作为垃圾分类科副科长,他还不忘在现场给排队的居民宣传防疫物资的垃圾分类知识,告知居民废弃口罩专用桶摆放位置……临近中午,儿子打来电话,在电话的那头期待地问道“爸爸今天是我的生日,你不回来给我过生日吗?”“爸爸中午很忙,回不去,晚上再陪你”站在核酸检测点待检队伍的后面,徐会江只能如此说道。

到了晚上,社区居民的核酸基本做完了,但大门口出入的人员量增大了,徐会江又被社区安排到海亮小区门口卡口点值守,查看健康码、出入证、测体温,劝说居民非必要不外出,直到晚上10点徐会江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儿子的生日仪式却早已结束。“以前在部队,聚少离多,很少陪伴孩子,现在回到地方工作,勤奋敬业的他依然是早出晚归,好不容易碰到周末生日,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冲散了,只能惭愧的对儿子说对不起,下一个生日陪你过,可以后谁又能保证呢。”徐会江有点愧疚的说道。

疫情期间,徐会江虽然留守“大后方”,但作为科室的副科长,他始终牵挂着一线的同事。前段时间,在单位领导的积极努力下,前后有好几批爱心企业捐赠了N95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凝液等防疫物资,工作之余的他总是会将单位发放的防疫物资及时送至下沉社区的科室人员手中,并叮嘱他们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期间的徐会江,虽然和一线的同事工作不同、阵地不同,但同心抗疫、万众一心的战斗情怀却是相同。病毒无情人有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终能铸就摧垮它的磅礴力量,向每一位默默付出的留守工作人员点赞!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