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通报2021年度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和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国灾险普办函【2021】58号),甘肃省17个普查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受到表扬,庆阳市应急管理局典型经验做法在通报表扬之列。1月7日,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上批示“祝贺!”。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庆阳市应急管理局把风险普查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甘肃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要求,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创新机制、奋力攻坚,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建立清单管理机制。确立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清单管理”的普查总体思路,市县两级分区域、分行业建立包抓责任制,制定详细的责任清单,明确每一项普查任务的政府包抓领导、部门责任领导、普查时限要求,靠实工作任务,倒排工作周期,细化实化普查工作措施。二是建立专班推进机制。督促各级普查办公室和主要涉灾部门全部建立普查工作专班,动员各级各行业抽调专人参与普查调查工作,形成了普查领域全覆盖的网格化组织体系。各级普查办公室招聘或抽调专职普查员,实行分组联络推进制度,实现了市县两级“纵向统筹”和行业部门“横向协调”。三是建立资源整合机制。指导基层充分运用好国土调查、水利普查、地质灾害调查、森林资源清查等成果,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梳理、更新、完善,既避免了重复统计,又提升了工作效率。四是建立协同攻坚机制。推行倒排工期、倒逼任务落实制度,整合调动乡村干部、灾情信息员、驻村工作队等方面力量承担调查任务,集中攻坚、加快进度。针对系统卡顿和驳回修改数据费时问题,错开数据录入高峰,夜间加班加点操作,加快了数据处理进度。五是建立质量管控机制。把“质量第一”理念贯穿于普查全流程各环节,市县抽调普查业务骨干和第三方技术服务人员组成核查小组,深入一线、深入现场,面对面指导、点对点把关,实现错误及时核对修改、数据及时审核上报,确保数据源头有保障、过程可追溯、结果可比对。六是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庆阳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依据普查时间节点和任务清单,实行定期通报、跟踪督办、普查问责。对调查进度相对迟缓的县区,及时约谈督促,推动各项普查任务落实落细,风险普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