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文博日历:此“干饭”非彼“干饭” 两千多年前的米要晒日光浴?
你知道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有“干饭”这个词了,它的含义和我们现在常说的“干饭”一样吗?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科技手段保护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5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近几年,结合嘉峪关长城的保护情况,文物保护机构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长城保护方式从“看守保护”不断向“科技保护”转变。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嘉峪关关城脚下“守关人”
在“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的关城景区出口为往来游客签发“关照”的李森在互联网平台上拥有不少粉丝,光头络腮胡身披甲胄的李森在景区内扮演明代嘉峪关最高军事长官为游客签发“关照”(通关文牒),被海内外游客亲切地称为“关长”。
-
展览+文创+社教,甘肃省博物馆入馆人数创新高
12月5日,甘肃省博物馆迎来2023年度入馆参观的第200万名观众,入馆人数再创新高。甘肃省博物馆统计数据显示,12月5日上午9时10分,本年度接待观众超200万人次,省内106万人次,省外94万人次,接待观众量比历史峰值高出70万人次。
-
甘肃省民政厅召开全省老年助餐服务省级试点县工作方案汇报研判会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尽快推动老年助餐省级试点工作,12月4日上午,甘肃省民政厅召开全省老年助餐服务省级试点县工作方案汇报研判会。
-
赵武明|“忆往武记·走马山丹”系列之四——守望乡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守望故乡土。祁连皑雪,冰清玉洁;银装素裹,小城近心。在这个飘雪的季节,遥远山坡上,山丹丹影影绰绰,傲雪待放吧?梦里,是花开的影子,心心念念的思乡之情便愈加浓烈。
-
陈振濂在“简述中国——2023全国简牍书法大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甘肃是简牍之乡,在全国,出土简牍的有很多省,著名的有湖南、湖北、江苏、陕西、安徽等等,大概会有七八个省。但是在这中间,如果要认定哪个省的简牍出土存量,要构成一百二十年持续不断的“简牍学术史”和艺术史,大概首推只有甘肃堪当此任。
-
“简述中国”2023全国简牍书法论坛在兰举办 连辑做主旨报告
12月3日,由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简述中国”2023全国简牍书法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
感知甘肃:“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尼泊尔
12月4日,“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尼泊尔”在兰州、敦煌、尼泊尔三地线上线下同步举办。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尼泊尔教育与科技部部秘普拉米拉·黛维·巴吉拉恰利亚,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石琳、尼泊尔蓝毗尼文化市市长萨鲁丁·穆萨尔曼等应邀出席活动并讲话,活动由甘肃省政府外事办主任张宝军主持。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研究性保护加速破解西北长城夯筑“秘诀”
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首个多场耦合环境模拟实验室,1:1基于传统工艺制备的夯土墙体试验样品正在经历“太阳”的照射。“太阳”由9盏架设在屋顶的灯组成,经过人工调节,一次照射周期就能模拟一轮太阳的东升西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