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六个“中华慈善日”。据9月4日从兰州市慈善总会获悉,近年来,兰州市慈善总会通过发展互联网+慈善发展新模式,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探索新型扶贫济困慈善救助模式。在紧急赈灾、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医疗救助、助学资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兰州市慈善总会始建于1997年,是依法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公募资质的5A级慈善组织。自成立以来,坚持政治引领、服务大局、稳中求进、从严管理的原则,积极拓宽募集渠道,不断创新募集手段,探索新型扶贫济困慈善救助模式,有效推动地方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至2020年,共募集社会资金3175余万元,接收捐赠物品价值786.99万元。救助贫困学生9506人,助医2747人,脱贫攻坚受益2.4万人次,在紧急赈灾、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医疗救助、助学资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不断拓宽筹资渠道
网上募捐已见成效
近年来,兰州市慈善总会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慈善资源募集渠道,采取线上、线下、多方、全员募集资源一体推进的方式,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向慈善事业流动,努力实现优势资源效益的最大化。2019年9月4日,兰州市慈善总会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捐款通道,正式拉开了网络募捐工作序幕。新冠疫情突发后,兰州市慈善总会通过微信公众号上线公开募捐项目,累计接收爱心捐赠5054人次,接收捐赠金额132.27万元。2020年8月,陇南文县遭受严重洪灾泥石流自然灾害,兰州市慈善总会累计接收爱心捐赠1554次,接收捐赠金额29.64万元。目前,兰州市慈善总会共计上线7个公开募捐项目,参与6679人次,累计捐赠金额162.50万元,网上募捐工作初显成效。
打造慈善项目服务品牌
实施精准社会救助
按照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项目质量品牌化的要求,兰州市慈善总会制订、完善工作制度,形成了“重大疾病医疗援助”、“兰州市精准扶贫光明行”、“贫困大学生阳光助学”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慈善项目服务品牌,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人民群众做出了积极贡献。
精准扶贫项目深入开展,为榆中县马坡乡及其卫生院(含4个村卫生所)捐赠衣物、药品等价值151.5万元;为榆中县陡泉湾村购买4.5万元土豆种子,向榆中县韦营乡韦家营村自来水入户贫困家庭发放救助金3万元。在皋兰县忠和镇水源村开展农村土炕改造项目,投入12.36万元资金改造土炕101户。2007年起实施的“重大疾病医疗援助”项目,将全市所有患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体系,近3年共救助大病医疗患者157人次,投入救助资金94.75万元。在全市开展贫困大学生救助活动,每年发放助学金7万余元,帮助16名学子顺利圆梦大学。2018年起,实施“双优助学班”资助项目,实行免学费、书本费、住宿费、补贴生活费的“三免一补”政策,每年补助费用总计154.98万元。此外,通过助幼助困项目,为兰州市儿童福利院捐赠早教用具、康复器材、卫生设备等方面物品和器材138件,价值16万元。申请中国福利基金会缘梦基金“缘梦行动一对一帮扶项目”,为临夏州东乡县及兰州市榆中县的贫困中小学生实施困难学生救助,共计救助学生及发放爱心温暖包388人/次,金额总计48.5万元。此外,在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定期为红古区社会福利救助中心68位老人捐赠新衣、米面油等物品。为榆中县马坡乡旋马滩村孤寡老人发放棉被、温暖包等,春节前夕,还为城关区环卫工人每人送去500元慰问金,表达对环卫工人的尊重和关怀。
据悉,新冠疫情发生后,兰州市慈善总会迅速启动了兰州市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筹募款物项目,广泛动员社会慈善力量捐款捐物,累计接收疫情防控捐款捐款829.71万元,并及时反馈款物使用情况。同时,根据上级部门对口支援陇南文县泥石流灾后重建的相关要求,兰州市慈善总会将募集的163.77万元,全部拨付至陇南文县用于灾后重建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兰州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表示,将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慈善为民理念,不断创新慈善帮扶救助模式,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和改进工作作风,在金城大地不断谱写爱的新篇章。来源:兰州日报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