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一封来自悬泉置的信——元致子方书

  文物简介

  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帛书(出土编号Ⅱ90DXT0144③:611)纵向折叠三次,横向折叠七次,展开为长方形帛片,纵23.2厘米,宽10.8厘米,厚0.3厘米,两侧边缘稍有残缺。帛原为黄色,因年深日久脱色,现呈黄白色。帛书信文右起竖行书写,共10行 319字,有4个重文符号,是目前发现字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私人信件实物。前9行用工整的汉隶书写,最后一行为潦草的补白,与前9行非一人手笔。该信札由于长期折叠,表面有明显折纹和大面积的粘压反书笔迹,但文字清晰可辨。

  阅“牍”延伸

  一封写在丝帛上的求助信

  这是一封朋友间的书信,写信人元,收信人子方。也许子方是悬泉置的官吏,元托请他购置东西、看望友人,信件或从偏远地区而来,商贸活动少,而悬泉置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经济活动频繁,元需要的物品如绢韦制成、质量上乘的鞋,高品质的毛笔、响鞭等,悬泉置的贸易市场应该都能满足。

  从原文来看,元拜托子方的主要有五件事:一是买一双质量好、走路舒适的鞋,绢韦材质,长度二寸;二是买精品毛笔五支;三是拜访次孺并请他给我回信,如果他不在,也请他的夫人代为回复;四是帮助吕子都刻一方印章,刻“吕安之印”四个字;五是帮郭营尉买响鞭。

悬泉置出土鞋 | 图源甘肃简牍博物馆

  这五件事对当时边塞的底层吏卒及百姓来说只有拜访朋友可以称得上容易,代买东西需要满足贸易繁荣和有余钱这两个条件,刻印则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当时的普通人很多连接受基础教育都无法做到,子方具有刻印章的能力,应该是接受过一定较为高阶的教育的。信中特意强调不要将这些事假手他人,元对要买的几样东西都有一定要求,因此,需要子方亲力亲为,也许是子方见多识广,很有品味,可以挑选出质量和材料优秀的鞋、上乘的毛笔以及声音响亮的鞭子。

悬泉置出土汉代笔 | 图源甘肃简牍博物馆

  丝帛在当时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是十分奢侈的,能将帛书用来写信说明元的社会地位不低且经济宽裕。再者,信中提到求买绢制的鞋、精品毛笔等也反映出元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信中元多次使用谦词及拜礼,可见朋友子方的身份与元相近,甚至比元更高,才有可能得到信中所说的稀有物品。

  最后子方是否满足了元的要求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封掩埋于岁月黄沙中的帛书书信,让我们窥见汉代边塞丰富的经济活动与人际往来,侧面反映出悬泉置或其周边地区有交易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用品的条件,鞋、笔、鞭等商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芬:《出土秦汉书信汇校集注》,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0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